春暖花开,阳光和煦,济宁市兖州区第十三中学教师胡宝全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大伯,来到小院晒太阳。他搬了一个小板凳,坐在大伯身边,为大伯杯子里续上茶水,又拿出指甲刀,给大伯修剪指甲。“大伯今年83岁了,视力不好、手脚也不利索了,让他自己剪容易伤着,我不放心。”胡宝全给老人剪完指甲,又熟练地拿出一块毛巾,浸了温水,仔细地为大伯擦手洗脸......
胡宝全大伯忠厚勤快,因为年轻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没有成家,至今独自一人,胡宝全也就成为了他最亲的人。胡宝全认为,大伯特别能吃苦,又勤快能干,即使四十多年前家境好了,也没有想过“离开这个家独享好日子”,而是相处得久了,“不舍”二字成了大伯的心结,这或许是大伯没有再结婚的深层原因,全家人非常珍惜这种情感......胡宝全眼睛里闪着泪花。
“这道疤,让我难以忘怀。”胡宝全指着大伯腿上的一处伤疤说,那年麦收时,拉麦子的车子装得太高,一不小心歪倒了,眼看要砸向帮着推车的胡宝全时,大伯一步冲过来护住他,而大伯却被车上的档耙砸伤了腿。从此,他们视大伯为家里的保护神。“我们离不开大伯。”胡宝全长叹一声,轻轻地抚摸着大伯的伤疤,久久不语。
“大伯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是对我们姊妹上学很上心,学习上缺什么,没钱借钱也要买,每次进城都会给我们买一兜学习用具。“1997年,我考上济宁师专,大伯的积蓄不够,又借了一些钱,给我买了一辆新自行车,让我来回不再辛苦。”这辆自行车让胡宝全明白,不管路途多么遥远坎坷,家是他永远的港湾。毕业后,胡宝全到学校任教,就骑着这辆自行车上下班,感受着家人对他的爱,他也会把这份爱传递给那些可爱的学生。
有些事,注定要铭记一生;有些情,注定要发扬传承。随着大伯上了年纪,行动越来越不方便,特别是背驼得很厉害。望着身形佝偻的大伯,想起他多年来对自己关怀备至的点点滴滴,胡宝全默默地暗自发誓,“有我在,就得让大伯享受幸福晚年”。为了更好地照顾大伯的日常生活,胡宝全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调岗至距离老家更近的十三中工作,每天利用空余时间给老人洗衣做饭,让老人生活无忧。“离得近,平常能帮着洗洗涮涮,遇上老人有个头痛脑热,照顾起来也方便。”胡宝全说道。
“邻居忽然打来电话说大伯腹痛、恶心、发热,吓得我赶紧往家里赶。”2021年1月,老人得了急性胰腺炎,胡宝全连夜把老人送到兖州人民医院,挂号住院、求医问诊,当天亮的时候,老人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胡宝全这才放下心来。想起这事儿,胡宝全至今仍“心有余悸”。由于正值寒假,接下来的半个多月,他索性“住”在医院里,忙前忙后照顾老人,按点给老人喂药、打饭,悉心陪护,直到老人康复。大伯出院后,胡宝全变着法子给老人做好吃的。在胡宝全的精心照料下,大伯的身体很快恢复。
精神的慰藉,更胜于身体的治疗。为了老人安享晚年,闲暇之余,胡宝全尽量陪伴在大伯身边和大伯聊天,听大伯讲年轻时的事,一起探讨大伯感兴趣的话题。2007年开始,胡宝全全家进城定居,但是大伯习惯了农村的生活,坚持在乡下住,胡宝全也只好顺从老人的愿,城里乡下来回地穿梭。每个周末,胡宝全总要抽出空来,带着妻子和孩子到老家去看望大伯。大伯不让胡宝全回来看他,但胡宝全依旧风雨无阻,“看一眼,守着老人坐会儿,我这心里踏实”。
善意总会开花,孝心总会传递。胡宝全的孝贤行动温暖感染着一家人。每当胡宝全像往常一样去探望、照看老人时,妻子和孩子总是给予他最真诚的支持。“最令我欣慰的就是我的孩子,他看见我孝顺大伯,说到我老了也会好好照顾我。”质朴的话承载着最真的感动。原来不觉间,孝贤的“接力棒”已经无声传递,“孝老爱亲”化为家风,滋润着孩子的心田,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大众新闻记者 吕光社 通讯员 宋墁 王洪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