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800号,《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自2025年3月15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填补了古树名木保护领域国家层面的法规空白,对提升古树名木科学保护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公众保护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杭州有着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古树名木约2.9万株,其中分布于城区范围的城市古树名木共有1242株。
近年来,杭州市也以更加严格的标准,通过创新保护体系机制、迭代升级巡查管理数字化平台、探索古树保护复壮新技术、汇聚全社会爱绿护绿力量等举措,努力做好古树名木保护文章。
下面,就请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杭城守护古树名木的十大创新实践吧!
2023年,市园文局牵头完成《杭州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起草工作,并经多方征求意见后,于2024年2月1日正式实施。围绕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管理这一“小切口”,对有关上位法的原则性规定进行细化,确立了多项管理和保护制度,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以问题为导向,作了多项创设性规定。重点将树龄已满八十年但未满一百年的古树后续资源纳入保护范围,从而有效避免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损害古树后续资源的情况,让这些同样宝贵的“绿色文物”得以代代传承。
聚焦昭庆寺遗址前古樟树被撞一案,市园文局联合市检察院、市法院对受损古樟树开展调查,评估损害情形,索赔生态损害赔偿金,定向用于受损古树复壮保护,成为杭州市首例为一棵古树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实现“行业保护+司法保护+全民保护”的生动实践。同时联合市检察院、市林水局,以“公益诉讼+联合监督”模式,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为古树名木撑起司法保护伞。
《杭州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21-2035)》于2023年12月获市政府批复同意,在此规划中专列古树名木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保护要点和保护措施等。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持续推动将古树名木保护空间要求纳入各个单元详细规划之中,使古树名木保护规划与城市规划“根脉”相连,有机共生。
市园文局从土壤检测与改良、排水与灌溉、树洞保护、雷电保护、地表处理、有害生物防治等角度出发,编制完成《杭州市城市古树名木日常养护管理技术导则(试行)》,于2023年1月发布实施。该导则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杭州市古树名木的日常保护复壮技术,不断提升保护工作的先进性、实践性和针对性。
2024年推出“古树智检”巡查养护作业系统,明确不同保护级别巡查要求,督促落实属地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巡查。一线工作人员可以使用微信小程序精确定位古树,随时记录问题,促进管养联动;后台管理系统可实现多端互联,工作人员既可以通过系统进行操作和管理,实现不同角色间的任务协同,实现“树树有档案、棵棵有人管”。
2024年8月市园文局制定发布全省首个《关于加强全市文物保护单位内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的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刻认识其价值和意义,协同做好全市文物保护单位内城市古树名木的全面保护和科学管护,充分发挥古树名木在传承历史文化、建设生态文明中的独特作用,促进古树名木与历史人文和谐共存。
杭州市博采众长,从2020年开始连续举办四届长三角古树名木保护大会,加强行业交流协作,邀请全国知名古树名木专家学者交流分享学术思想和成果,积极探索古树名木保护新理念、新技术、新措施,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地区古树名木保护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根据杭州市古树名木资源分布概况,策划“云栖越千年”“灵隐佛音远”“北山寻梦长”等十条特色城市古树名木Citywalk线路,联合杭报集团少年学报等,推出城市古树名木公益研学活动,面向儿童讲解古树名木保护知识,在孩子们的心田里播种下守护古树的美好种子。
从2023年开始,在云栖竹径枫香古树文化公园连续举办两届古树名木主题展,以杭州近代古树名木的保护历程为核心,通过“源、延、融、续”四个篇章,向公众展示杭州市古树名木保护成果,并结合“和古树同框合影”“千年古树送祝福”等互动体验活动让守护古树文脉深入人心。
2024年9月25日,围绕“保护古树名木 全民共建共享”主题,杭州市圆满承办2024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分会场活动。完成古树名木文化公园考察接待工作以及“讲好一个古树故事”“策划一场古树巡展”“举行一个揭牌仪式”等多项古树名木保护特色科普活动,营造全市人人保护古树名木,共享绿色自然成果的良好氛围。
(图文来源于“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侵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场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文物安全,社会参与,人人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