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景欢与邱智娟(左)夫妇。
3月25日下午,在广东“微文明之星”致敬礼舞台上,一对来自湛江遂溪县的普通夫妻——林景欢与邱智娟(网友口中的“肥娟”)略显紧张地站在聚光灯下。台下,闻讯从广东各地赶来的粉丝们热情地向肥娟夫妇打招呼,这一幕恰似他们小吃店里每日上演的热闹场景,平凡却充满温度。
小店变身孩子们的“快乐老家”
“我们决定倒闭,哈哈哈......”2024年11月,肥娟夫妇的鞋店因长期亏损宣告结业,在他们发布的视频开头,肥娟笑着宣布这一消息。网友感叹,她可能是全网第一个连倒闭都笑得这么开心的老板娘。
消息传开之后,在附近上学的小孩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有家长告诉肥娟:“我家孩子听说店要没了,哭了好几天。”彼时,这家鞋店早已不是单纯的商铺,每天放学后,上百名小学生挤在这里看电视、写作业、等家长,这里成为了孩子们的“快乐老家”。
放学时分,随着卷闸门半开,孩子们如潮水般涌入,有的趴在柜台前盯着动画片,有的安静地坐在角落等待父母来接,这里有着独一份的“消费规则”:买不买都能待着。
店里备着的失物招领箱从未清空过;肥娟的手机早就变成了孩子们的公用电话;内向的孩子手里总是被悄悄塞上几颗糖;受伤的学生总能第一时间得到包扎;如果忘带雨伞还可以免费借用……这些“亏本服务”被肥娟称为“举手之劳”,却为附近的孩子们织起了一张细密的安全网。
令人动容的还有“双向奔赴”的温暖:店里时常会收到学生家长送来的水果,曾有小女孩用五毛零钱买了两袋椰子水,塞给肥娟一袋后转头就跑。这些暖心故事在这个不足15平米的小店里无数次上演,监控视频里记录下的一幕幕也让肥娟夫妇逐渐走进公众视野,收获百万粉丝的喜爱。
清仓时,肥娟夫妇仍然坚持联系老顾客退还差价:“不能让人家觉得我们跑了。”尽管到最后无人退款,但这份执拗的诚信,打动了无数网友,纷纷为她出谋划策,次月“肥娟小吃”在众人的期待下应运而生。
定价一元,保住成本亦守护童年
今年2月,南都记者来到湛江遂溪见到了肥娟夫妇,当时已是下午1点,肥娟正蹲在角落里应付着午饭,丈夫林景欢在厨房里专注炸薯条,年后刚刚上岗报到的肥娟的妹妹在收银台忙碌地招呼着客人。在学校午休的两个小时里,店门前一直排着队,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在此驻足停留。2点半左右,卷闸门关闭,肥娟夫妇终于腾出时间接受采访。
肥娟夫妇告诉记者,这两个月因为生意太火爆,忙得脑子都转不过来,肥娟直接问孩子们“我要找你多少钱,你快点说”。变成了小吃店后,这里依然是孩子们放学后的首选。林景欢回忆:“小吃店还在装修那段时间,就有小孩放学来敲门,催我们快点开业,说要来买吃的”。后来夫妻俩干脆把定价权交给小学生,“就卖一块钱吧,分量少不怕,能给我尝一口就可以了。”在这群“小股东”的鼎力支持下,就出现了一元钱的火鸡面、两元钱的炸薯条这样的“亲民菜单”。可开业后他们核算了一下利润和成本才发现,定价低了。于是,夫妻俩打定主意:“薄利多销,保住成本就行了,只要能让孩子们每天有地方待着,他们开心,我们也开心。”
当问及未来计划,肥娟夫妇说:“目前没有开分店的打算,就想守住小店,如果生意一直这么好,就想着把店铺面积扩大一点,再装修一下,让更多小孩有地方坐。”
在致敬礼现场,有粉丝带着女儿专程从湛江赶来,为肥娟“应援”;还有的粉丝特意从公司请假来看他们,只为当面说声“谢谢”。在台上,当主持人问到肥娟为什么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时,来自深圳的粉丝回答:“他们用温暖和爱让我们想起了自己质朴的童年。”
统筹:南都记者 叶孜文
采写:南都记者 曾俊豪 叶孜文
摄影:南都记者 吴博斌 郑鸿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