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渔业部表示,在2025年的第一个月,以及2024年全年,虾病仍将对养殖对虾造成很大损害,主要有5种疾病没有疫苗和治疗药物。因此,主动预防疾病的出现对于限制损害非常重要。
一、急性肝胰腺坏死 (AHPND):
受AHPND影响的养虾面积,占受疾病影响的虾总面积的28.9%。其中,白对虾占受AHPND影响的虾面积的76.1%,斑节对虾占23.9%。虾主要在养殖60天内受到感染。高密度养殖占病虾面积的95.6%;其余的是粗放式的养殖模式。
该疾病主要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监测结果表明,在许多养殖区的虾苗、新鲜饲料、水环境中都存在丰富的细菌,甚至出现在对虾孵化场和商品虾中,在养殖模式中。大多数监测地点的AHPND检测呈阳性。
越南渔业部强调:“目前,没有预防AHPND的疫苗,这种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所以可以治疗,但对虾的治疗往往昂贵且无效(因为患病虾经常停止进食,所以治疗手段无效),积极的预防措施对于防止疾病的产生非常重要。
副溶血性弧菌可以在水生环境中生存,因此处理水源,以消灭这种病原体非常重要。在将病虾塘排放到环境中之前,有必要对病虾池中的水源进行处理,以减少病原体在整个养殖区的传播和扩散。另外,对虾苗中AHPND病进行检测,保证虾苗的安全性。
二、白斑病 (WSD):
受白斑病影响的虾面积占受病害虾总面积的28.7%。其中,白对虾占对虾面积的58%,斑节对虾占42%。虾主要在养殖10-60天后被感染。高密度养殖占病虾面积的72.4%;其余的是粗放式养殖模式。
越南渔业部:“目前,没有针对白斑病、病毒性疾病的疫苗,所以没有治疗它的药物。积极的疾病预防措施对于防止疾病的产生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季节变化、天气变化、低温和对池塘水环境的良好管理时。”
白斑病毒已在许多养殖区传播,既出现在对虾孵化场、池塘中,也出现在天然甲壳类动物中。甲壳类动物天然携带病原体,感染风险高,因此需要控制甲壳类动物(螃蟹、杂虾等)等中间体。
虾农需要在将患病虾塘中的水源排放到环境中之前对其进行处理,以限制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另外,购买虾苗之前,需要对虾苗检测白斑病毒。
三、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 (IHHNV):
IHHNV造成的损害范围比AHPND和WSD要少,但这是虾的危险疾病之一。
越南渔业部:“目前没有预防病毒性疾病的疫苗,因此没有治疗病毒性疾病的药物。积极的预防措施对于防止疾病的产生非常重要。”
主动监测结果表明,病毒在许多养殖区传播,病原体存在于天然甲壳类动物中,感染风险很高,因此需要控制甲壳类动物(螃蟹、杂虾等)等中间体。另外,虾农需要在将患病虾塘中的水源排放到环境中之前对其进行处理,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对虾养殖在防控中间体中需要遵守确保病害安全的过程,同时提高对虾在养殖过程中的抗性。并且,不使用未经检测的虾苗。
四、虾肝肠胞虫病(EHP):
监测发现,虾苗阳性率为3.9%,商品虾阳性采样率为24.6%,集中在投苗10-90天后,在虾体内发现。
EHP引起的疾病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害,但由于该病害的患病率高,这是对虾的危险疾病之一,它不会引起虾死亡,但会引起缓慢的生长,影响养虾经济效率。
越南渔业部:“目前没有预防这种疾病的疫苗,也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积极的预防措施对于防止疾病的产生非常重要。”
养殖户采取预防和控制中需要遵守病害安全程序,同时提高养殖过程中对虾的抵抗力。在将患病虾池排放到环境中之前,先处理病虾池中的水源,以限制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并且,购买虾苗之前,需要检测。
五、TPD(玻璃苗,高致病弧菌):
从2023年年中开始,一些养殖区出现虾在投苗3-10天后,虾苗出现迅速死亡的现象,玻璃苗 (TPD) 疑似有不透明病害的迹象。越南动物卫生部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取样、检测以确定原因和初步评估:存在携带毒力基因vhvp-1和vhvp-2的弧菌。
越南渔业部:“这是一种由弧菌引起的疾病,因此预防和控制TPD的原则与急性肝胰腺坏死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