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尚湖在晨雾中舒展画卷,千年文脉化作一缕药香,悄然浸润少年掌心。苏州市第一初级中学校的学子们踏着晨露而来,以芳草为墨、丝线为笔,在"尚湖芳草情"社会实践活动中,续写非遗传承的青春注脚。





晨雾中的尚湖宛如蒙着轻纱的仕女,拂水山庄的青砖黛瓦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学生们泛舟湖上,船桨划开翡翠色的水面,惊起白鹭掠过苍翠的芦苇荡。牡丹园里,魏紫姚黄在晨露中舒展花瓣,石板路上,刺绣着传统纹样的团扇与智能讲解器的蓝光交相辉映,古今文明在这里完成了一次默契的碰触。



在古色古香的尚湖书院,同学们了解到香囊作为端午节习俗的历史渊源——古人以艾草、香药填充锦囊,既有驱虫辟邪之用,亦寄托平安顺遂的美好寓意。同学们认真观看了香囊的制作过程:从布料裁剪、针脚缝合到流苏装饰,观摩后大家跃跃欲试。穿针、引线、填药、收口……看似简单的步骤却考验着制作者的耐心与细致。起初,不少同学因针脚歪斜而手忙脚乱,但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掌握技巧。看着自己亲手缝制的香囊,同学们道:“虽然不够精致,但艾草的清香让我特别有成就感!”少年们忽然懂得:非遗不是博物馆的标本,而是活在指尖的温度。
针线穿梭间,药香袅袅处,传统文化以鲜活的方式浸润着年轻一代的心田。这场融合了游玩体验与劳动实践的活动,让非遗技艺在青春的手中接续传承,更让文化自信的种子悄然生根发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