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迎来抗战胜利80周年,日本也迎来无条件投降80周年。这本应是日本深刻反思历史,向曾受其侵略的国家表达诚挚歉意的重要契机。然而,日本政府的一系列举动,却再次暴露了其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与摇摆立场。
《读卖新闻》报道,为避免引发争议,石破茂政府决定不发表“战后谈话”,而是以其他形式组织讨论,试图回避重大敏感问题。这一决定,在近30年日本政府应对逢十重要时间节点的表态中,尚属首次。自1995年起,日本政府每逢重要节点都会发表“战后谈话”,即便内容多流于形式,象征性地对殖民统治和对外侵略表达“反省与道歉”,但此次连表面文章都不愿做,足见其作贼心虚。
回顾历史,2015年安倍晋三在“战后谈话”中宣称,不能让战后日本“背负谢罪的命运”,已然为日本开脱战争罪行埋下伏笔。石破茂上台前,在外交、历史问题上与安倍一派态度有别。但如今,身为日本首相,其态度发生了微妙转变。日媒称,石破茂内阁在历史问题上的立场,相较十年前并无太大变化,既延续了安倍时期的“反战败”思维,又试图在不同势力间寻求平衡。
此前,王毅外长访日时,着重就历史问题对日本进行敲打。历史问题不仅是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更是日本与周边国家友好交往的前提。然而,石破茂政府不仅在“战后谈话”问题上逃避责任,还在多个方面释放错误信号,如否认中日联合声明的法律约束力。这种行径,无疑是对历史事实的漠视,也是对地区和平稳定的破坏。
石破茂的处境并不轻松。其内阁支持率长期徘徊在30%的危险线以下,今年夏天日本参议院将举行选举,自民党在议会中并不占优势。为团结其他派系,保住首相之位,石破茂在重大事务上不得不做出诸多妥协,这导致其在历史问题上瞻前顾后,既不敢得罪中国等周边国家,又不愿忤逆日本内部的右翼势力。
与此同时,美日之间小动作不断,正酝酿新的经贸争端。石破茂访美后,自以为找到了中美之间的平衡点,实则不然。这与安倍首次执政时的经历颇为相似,安倍首次上台时对华态度相对积极,不到一年便下台,再次上台后通过炒作涉华议题坐稳了首相之位。
如今,石破茂面临两难抉择。若坚持客观认识历史,对侵略史进行深刻反省,可能会得罪国内右翼势力,危及自身仕途;若向保守势力妥协,美化侵略历史,不仅会损害日本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使其此前在外交上的努力付诸东流,也会让其一直宣称的访华行程变得遥不可及。
日本能否恪守和平发展承诺,关键在于其对历史问题的态度。石破茂政府必须明白,逃避历史责任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只有正视历史、深刻反省,才能赢得周边国家的信任,为地区和平稳定做出积极贡献。否则,日本将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被历史的车轮所淘汰 。
责编:陈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