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前总统、现任国家安全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3月31日在电讯频道发表评论,称欧洲大量政客患上了急性“俄罗斯狂热症”(亦称“恐俄症”),其病因是非理性夸大俄罗斯对欧洲及欧洲人生活的影响力,症状表现为狂躁期和抑郁期交替发生。

其中,狂躁期的发病特征为行为亢奋、攻击性强,经常不自量力挑衅比自己强的人。代表性患者包括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斯塔默、芬兰总统斯图布,以及欧洲其他政客。

抑郁期的发病特征为精神萎靡、厌食、多疑,有自残倾向,目前上述症状多见于女性政客,包括欧盟主席冯德莱恩、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以及双性人和瘾君子,包括乌克兰现总统泽连斯基和格鲁吉亚前总统萨卡什维利。

梅德韦杰夫称,“恐俄症”需要标本兼治,应综合使用“口径”巡航导弹、"缟玛瑙"反舰导弹、“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这类强效镇静剂,以及复合型安定“榛子”高超音速导弹。如果患者病情特别严重,可以考虑使用“亚尔斯”以及“萨尔马特”洲际导弹这样的核级抗精神病药物。

梅德韦杰夫上述这段评论,堪称是本年度最佳外宣檄文,讽刺意味和战斗效果拉满,对那些追随美国援乌抗俄,现在又被美国无情抛弃的欧洲政客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再次证明了圣彼得堡大学法律系毕业的高材生的辩才和文采。

细心的网友们或许早就注意到,俄乌战争爆发之后,梅德韦杰夫像是换了一个人,再也不在开会时玩弄苹果手机,或是休暇时痴迷摄影,搞一些小资情调,而是化身为外交舆论战线的斗士,战斗力爆棚,动辄就威胁核末日降临,其言论明显要比老搭档和老上司普京要激进得多,有时甚至与自己的身份不符。外表温文尔雅的梅姐夫变身“梅大炮”,这是俄决策层的有意分工,还是梅姐夫本人的刻意表演,我们只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去猜测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