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指导:房姐您好,我和爱人是从外地考京,毕业后又留京工作的天选打工人,现在住在回龙观龙泽,老大明年上学,老二29年入学,想换学区房,考虑海淀,我们这套房子大概能卖400万左右,手里有现金100w,贷款能承受200万,差不多700万左右的预算,考虑3居,常住成员6口人,日常接送孩子都是老人,所以想找离学校近的,离课外培训近的,我们自己看了八一,万泉,一二三小,基本确定这一片,主要考虑保值问题,请教您给分析下,感谢!

房姐回复:

不说别的,二孩家庭的绝对都是勇者,我真是太能理解了,在帝都,一个普通工薪家庭,养两娃+俩老人,吃喝拉撒家庭日常开销+房贷+补习班+老人医疗,这些都是最基础最基础的开销,寒暑假出游、研学、各种竞赛活动,基本都已经是北京小孩的标配了,有钱的国际游,没钱的国内游,有钱的国外研学,没钱的国内研学,你细算过没,这一年下来得多少钱…?

还有一个“北京现象”,在北京有孩子的家庭80%基本都有老人在,哪怕家里有保姆的也不例外,否则就一定有一个是全职,这个真的无解,老人身体好一些的还行,老人要是身体不好,这个家都会运转不开,既要照顾老人,还要照顾孩子,还要有医疗花销,头大吧…但这就是现实生活家庭的缩影!

要不说人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愿意生的都是有钱人。



这回总算知道人广东为什么人口出生率那么高了,兜里有钱,心里有底,浙江沪一带不是一般的牛。



浙江沪的实力真不盖的,学习好不好无所谓,大不了继承家业,真牛。

在北京普通家庭的孩子辛苦是真辛苦,因为普通家庭的孩子选择太窄,尤其是985.211毕业 通过高考改命的这一代人,北京相当多的群体都是这些人,对孩子的教育,真的叫执着,文化类、艺术类、体育类,放学后、周六日、节假日穿梭在各个街道和楼宇之间,而且你们发现没,很多都是老人负责看管接送,坐公交车或者骑电动,经常还有看到这样的场景,有的孩子不想上课,老人连拖带拽的给整过去了,我每当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又想哭又想笑…生活太难了。

老人快乐并痛着,孩子快乐并痛着,我们亦是痛并坚持着,背负着房贷、教育、养老多重压力,在海淀的学区房中挣扎着,赢在起跑线,力求为孩子铺一条更坚实的未来之路,每一分投入,都是对家庭的期许,即便这条路很难,但也只能奋力前行,跑路都不给你机会~

有感而发

言归正传,这几个地方论教育质量,都不差,只有八一小学弱一些,但八一有直升,论房子,谈不上保值不保值的,因为700万买3居都是老破小,都是学区属性,学区房我说过太多遍了,买它就是为了上学需求,别想保值的事,你的风险在于老二29年入学之后,这个风险是人口出生率带来未来的不确定性,但是你好像无解,因为你要选择好的教育,就得承担可能会存在的对立风险,除非放弃,理性的分析就是这样的,

只能祝你好运!

三代人都太难了,普通人太难了,祝所有的普通人好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