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新学期
我国多地中小学校刮起“AI风”
AI技术正以丰富多样的方式
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为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AI
引导家长在孩子学习、成长中
合理利用AI赋能孩子成长
3月27日
由四川省教育厅
四川省妇女联合会主办
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承办的
四川省家庭教育公益宣传活动
2025年天府家长“慧”第二期
邀请各领域专家
现场为家长们答疑解惑
助力家长朋友们
在AI时代更科学地陪伴孩子成长
现场嘉宾都说了哪些干货
一起来看看吧
王 杨
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教育领军人才
四川省数智先锋人物
绵阳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
如何更好的使用AI工具?
一、先想清楚目标和目的。
二、将目标创造为任务,并区分哪些更适合交给机器来做,哪些任务更适合交给人来做,按照各自的优势把任务分配好。
三、定义任务的完成标准。
四、人机协同完成任务。
五、针对最终目标对AI工具不断提问改进答案。
AI时代应注重培养孩子的什么能力?
AI决定的是任务的下限,人的能力决定的是任务的上限,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学习其实更加重要。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去培养孩子们,除了数理思维人文素养以外,更需要去培养他们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数据思维、计算思维和智能思维。
如何实现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双向赋能?
一、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
将人工智能分成三层,基础层、中间层和应用层,针对不同层次进行个性化培养。为基础层培养从事研究性工作的人才,给中间层培养技术型人才,给应用层培养创意型人才。
二、家校协同的赋能生态构建
在未来我们的教育,家校共育更多的指的是情感的支持,自信的培养,价值的树立,个性的鼓励和智慧的启迪。
我们说技术造福人类,我们一直在追寻如何让规模化的个性教育服务供给成为可能,从原来的教育信息化到未来要追寻的教育智能化,人工智能给了我们很好的教育方案。
苟文彬
四川省绵阳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AI会给学校教育带来哪些变化呢?
一是它让教育变得更丰富。
二是它让教育变得更智能。
三是它让教育变得更个性。
四是它让教育变得更高效。
AI时代,最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AI擅长处理重复性、规律性的任务,并且它是指向过去的。所以教育需要发展人的应该是AI难以复制的特质,比如复杂问题解决、创造力、情感理解、伦理判断等。
AI时代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我们要培养超越算法的具有“人类核心优势”的人——人类核心优势 = AI无法复制的“认知脚手架”(提问能力)+“情感路由器”(共情力)+“价值锚点”(道德判断力)。
因此,教育要遵循AI时代人的成长逻辑,真正实现三个转向:
一是从"追求标准答案"转向"培育问题意识"。
二是从“追求知识的积累”转向“培育高阶情感智能”。
三是从“追求功利的结果”转向“铸造数字时代的道德罗盘”。
智能时代的家长该如何进化?
一要做与时俱进的学习者。
二要做现实世界的联结者。
三要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引导者。
四要做孩子多元成才的支持者。
陈昌霞
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四川省三八红旗手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AI时代,父母如何给予孩子更多情感支持?
态度:张开双臂,与孩子一起拥抱AI!
正确认识科技与人类的关系,当代青少年是数字世界的原住民。阻断他们与AI科技的互动,既不可行也不可取!从“抗拒”走向“共生”,是必然之路。AI技术并不是取代人类,而是辅助人类。我们可以将AI工具视为人类的“第三脑”。
行动:主动学习,成为AI时代情绪内核稳定的父母。
在AI工具面前,我们的父母最大的优势就是您们有共情能力。一个想学习情绪管理的孩子,即使TA用AI工具搜索一百次如何保持情绪稳定,其收益远不如身边有一对情绪稳定的父母。做一位态度积极、学习主动、情绪稳定的父母,对孩子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AI无法取代的,也是AI时代给于孩子最好的情感支持!
父母如何避免孩子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导致知识理解和实践能力欠缺?
一建立AI工具使用的规则并做好榜样。
二培养孩子抗AI依赖的核心能力。
三与孩子一起构建健康的AI认知。
AI科技在助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应用
1.心理知识科普与自助测评
2.心理健康筛查与动态评估
3.制定个性化干预与治疗支持
4.AI情感陪护
今天活动现场还邀请到
“绵阳造”人形机器人“夸父”
与主持人搭档
一起畅聊人工智能
“夸父”现场表现如何?
嘉宾们还分享了哪些话题?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
请锁定3月28日(星期五)14:00
天府家长“慧”第二期完整视频
将在“四川教育发布”
视频号、抖音、微博等平台播出
或可于3月29日(星期六)20:00
四川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
SCTV-科教
收看节目
▌本文来源:校外教育监管处、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四川教育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