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中双休”和“衡水中学”对撞后,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

高中生强制执行双休假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这期间,有家长的不满、学生的雀跃和老师的窃喜,可当新鲜感过后,大家都逐渐适应了双休假期后,却无人在意那些把高考当成唯一博弈的高中生们,他们的内心究竟是怎样想的。

高中生阶段原本该是青春最美好的时光,可堆砌成小山的必刷题和单科就能铺满一整桌的试卷,早已埋没了青春期少男少女们萌动的心,在日复一日的上课、刷题和考试之中,周末休息也被补课所填满,真正留给他们能思考人生和未来的,竟只剩下了奔波在路上的时间。

一名衡水中学高中生双休回家的随笔,引来十几万人的观看、2.5w的点赞和过万的转发,而这篇简单的随笔,开篇第一句话就令人心酸。



第一句话就令人心酸!一位衡水学生双休回家的随笔,收获2.5w点赞

在这个教育混沌的时代,作为一个衡水的高中生,我们迎来了所谓的“光明”——周一放假,自愿回家,自愿留校”。这是这篇随笔的第一句话,却与整篇随笔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对冲。

双休的“光明”并未能带给他唾手可得的喜悦,实际上他是那个一开始不被允许回家的学生,为了争取所谓的“光明”,男孩跟父母声嘶力竭的抗议,最后父母妥协了,自己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没有人接我,只有我自己坐公交车,回到距离我20公里的家”。如果没有这篇随笔,或许我们永远无法知道,那些被父母拒绝回家的孩子,内心究竟是怎么想的。



对于衡水中学的学生来说,用声嘶力竭的抗议争取来的双休仿佛青春的恩赐,可当他迈出熟悉的校门时,却在人山人海中找不到熟悉的身份,父母无一人来接他,他只能独自一人往公交站走,那一刻的失落无法言喻。

可走着走着,他看见了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六点多的郊外,困顿在学校里的他从未见过那么璀璨的日落,陪伴他的是沉重的行李,擦肩而过的是有父母接送的孩子,在车里跟父母交谈时的欢笑声,这些并不陌生的声音此刻竟尤为的刺耳。



双休不该是喜悦的吗?可对于他来说,此刻的心情有害怕、有孤独也有愧疚,更有即将被父母责骂的忐忑,可却唯独没有了喜悦,疲惫的身体挤上了人满为患的公交车,十几年来的教育要求他做一个好人,于是他把好不容易找到的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

男孩继续拖着沉重的行李靠在公交车的围栏上,他回想着老人的笑脸、回想着自己与父母声嘶力竭的争吵,看着玻璃窗上倒影出的、自己那充满疲惫的脸,他豁然开朗:自己有什么错呢,能理解父母的忙碌,可看着学校里无人留校的情形,自己只能选择回家,否则就会陷入更大的孤独。



他再次坚定了自己内心的想法:自己没有错,错的是这个令人不堪、窒息的时代和教育,老师、学校、父母彼此之间互相指责,留下学生心生愧疚。可当自己好不容易拖着行李回到家门口的时候才恍然发现:自己没有能打开这扇门的钥匙。

当双休带来的不是轻松,而是麻烦和愧疚,这样的休息还有什么意义呢?

细腻的文笔勾勒出的,是衡水中学的学生面对双休最真实的境遇,当学校空无一人、家里也空无一人的时候,被誉为祖国花朵、未来希望的他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教育的节奏太快了,匆忙到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没有精力去停下来思考,自己究竟要什么?对方究竟要什么?就被沉重的学习负担掩盖掉了所有的情绪。

评论区一名衡水高一的家长,也表达了自己对双休的真实感受:我爱我的孩子,直到双休我也很开心,可唯一感到歉疚的是,自己不得不看着银行卡的余额,去计算自己能否扛得住每周接送孩子的六百多元的路费、以及孩子在路上往返颠簸八个小时的风险。



学生、家长、老师都有各自的难处,可快节奏的教育激发了矛盾,也掩盖了彼此之间最真挚的情感,当原本就该属于高中生的双休变成了一种麻烦甚至是罪过,孩子们就会陷入更深的痛苦,既无法心安理得的享受休息带来的愉悦,也无法在空无一人的学校内安心学习,这样的双休,又有什么意义呢?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