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亨霍英东,起于寒微,白手起家缔造商业帝国,跻身名流,坐拥亿万资产。



建成商业帝国后,他将眼光转向大陆,投资实业,不求利润。

晚年,他又涉足政坛,晋身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国家领导人之一,如此一生经历堪称传奇。

鲜为人知的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中,霍英东曾冒着“黑白两道”武力威胁的巨大风险,为新中国运送大量“禁运”物资长达3年之久,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独特而重要的贡献。

1950年6月,美国介入朝鲜战争,鼓动各国开始实施对华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资。



10月初,志愿军入朝作战,美国随即对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面实行出口许可证制度。

美国商务部官员声言:“凡是一个士兵可以利用的东西都不许运往中国”,即所谓“绝对禁运”。

而此时的霍英东,刚从东沙归来,此前他招募200名工人赴东沙捞“海人草”,历时半年艰辛,尽管因合伙人失信私吞而分文未得,却就此磨炼了一手出色的航海技术,并得了一艘20米的大船,绰号“黑猫”。

回到香港后,他经营了一座规模很小的修船厂——玉记船厂,同时时刻留心着新的商机。

朝鲜战争爆发后,澳门许多家公司开始大量收购汽油、煤油和柴油以及五金、麻包等物资。

出于商人的直觉,霍英东当即和几个朋友合伙,开始用风帆船往澳门运输柴油。



而在澳门收购的许多家公司中,有一家名为南光公司的贸易机构,出价最高,霍英东于是选择了与该公司合作。这样第一笔生意,霍英东就赚了几百港元(相当于当时普通香港工人好几个月的工资)。

自此,霍英东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了南光公司的重要供货人。

而当时的霍英东并不知道,南光公司其实是中国共产党设立的贸易机构,受执掌广东党军政大权的叶剑英直接指挥。

用霍英东自己的话来说:“如果说当时我是为了支持抗美援朝、打破封锁禁运,那是骗人的,我没有那么高的认识。但说当时我一点认识、一点想法也没有,也不是事实。”

随着运送“禁运”物资的次数增多,霍英东得到了南光公司的信任。隶属于中国对外贸易部的香港华润公司又秘密联系到了霍英东,并与他签订了协议,由他负责长期承运该公司的货物。



如此,一条华润筹集物资,经霍英东负责运输安全交给南光公司,再由解放军武装力量参加的专门人员及船只运输护航至广州的路线自然形成。

这其中,霍英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承担的风险也不小。

1950年冬季的一天,霍英东像往常一样向澳门运送钢管,刚驶入公海,就有一艘机动船向他们驶来。

霍英东顿感不妙,立即下令加快船速,结果却遭到机动船上机枪扫射,船舱被打中,为安全起见,霍英东只好下令停船。

不一会儿,机动船靠上来,就见一伙人熟练地跳上霍英东的木船,将船上货物全部没收。



霍英东根据这伙人的着装和口音,断定他们是“海盗”。

而所谓“海盗”,实际正是国民党的残余部队。解放战争时,他们被打散,此后盘踞在万山群岛(广州出海航道必经之地)一带,专门从事海上截劫,手段十分凶狠。

由于他们手里持有国民党海军的一些舰艇和武器装备,机关炮连钢板都能打穿,所以连澳葡警察署也奈何他们不得。

霍英东的货船就这样遭袭,被抢走了满满一船货物。

后来为追查遭劫物资,霍英东到了澳门,结果便在澳门的一处货舱边发现,一帮人出卖的钢管等,正是自己被抢的那一船物资。

霍英东见状上前理论,结果一个彪形大汉就站在他身后,用手枪顶着他的后脑勺大喊:“再嚷嚷就毙了你。”

性命一下掌握在别人手里,只要对方扣下扳机,自己就将一命呜呼,这样的经历,对于霍英东来说并不好受,更十分难忘。

他当时只能忍下,迅速跑掉了,后来他又前往澳葡警察署报案,结果也是不了了之。

这样来自“黑道”的威胁,霍英东领教过了,但这还不算完,来自“白道”的威胁也少不了。



1951年4月,在美国的操纵下,联合国通过“禁运案”决议,包括英国在内的许多西方国家一同加入,港英当局因此收紧政策,并连续颁布多项落实禁运的法令,同时动用警察署、工商署、海关和驻港海军等各方面力量严格执行“全面禁运”要求,日以继夜地展开大规模的所谓“缉私”行动。

当时的香港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英国海军“开枪追击走私船只”的报道。

而霍英东不曾因此退缩,此时的他,已经自立门户,组建船队,并将运输目的地从澳门转到了中国共产党直接控制的一个小渔村。

利用美英军队在港低价拍卖二战剩余物资之机,他收购了一些旧船,再在自家船厂进行改造,自最开始的一艘风船帆,已经拥有了总吨位约1000吨的十几艘机帆船,其中一艘“有智”号(后改为“黑猫”号),共装了3部发动机,最高航速可达每小时20海里。

港英政府“全面禁运”之时,抗美援朝前线十万火急,而霍英东成为了大陆最信得过的人。



据霍英东后来回忆,“当时全香港大概只有我有这么多船,还有一批伙计,而且我自己是水上人,熟悉港口情况和水情。所以他们找上了我,要求我用船把那些物资运到内地。”

就这样,霍英东开始了运送抗美援朝物资的工作。

在接下来近3年的时间里,霍英东不仅承担了在港澳和内地间运输援朝物资的主要任务,还组织了精密的侦察队伍,监控港英当局的缉私艇的动向。

他的船队经常半夜从英国海军的军舰旁悄悄绕过,驶向公海,有时则满载“禁运”物资大白天大摇大摆从英舰旁边驶过,这样不分昼夜,一年365天从不休节假日。

而指挥官就他一个人,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指挥部”,为了指挥的安全和联络方便,他经常住酒店,为了摆脱当局的监视,他有时甚至一天之内换过三家酒店。



如此这般,由于霍英东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并身先士卒,亲临指挥,3年千百次的“海上运输”获得了很大的成功。霍英东船队甚至曾在两个星期内将数千吨用来做汽油桶进而将汽油送到朝鲜前线的黑铁皮抢运回内地,“一天都没有耽误过”。

最终,异常繁忙的3年“海上运输”,为霍英东带来了100多万港元的金钱回报,与此同时,也伴随了一定的代价,由于3年间起早摸黑,每天仅睡3小时,还要承担风险,担惊受怕,霍英东的体重一度锐减至不到45公斤。

另外更大的“代价”是,运输“禁运”物资的这段经历,令霍英东饱受港英政府打压,个人声誉遭到攻击。

“靠走私发家”,这样的帽子扣在霍英东的头上,令霍英东饱受争议。

直到1997年7月2日,香港回归祖国第二天,首任特区行政长官、前东方船王董浩云之子董建华,为霍英东亲手颁发了特区政府最高荣誉奖一一大紫荆勋章,这位“红色私商”近半个世纪来遭港英政府歧视的闷气,才终于可以一扫而光。



2000年10月,“纪念抗美援朝五十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霍英东作为主席台上也是全场唯一被邀请出席的港人在会上发言,他说:“当年我或许还不是很清楚,但今天我可以清楚地知道:我是做对了。”

2003年,霍英东80大寿,多年来对于自己抗美援朝期间运送“禁运”物资经历从不曾高调谈论,对于社会上一直流传的有关他“海上走私神秘发迹”说法也不曾公开谈论的霍英东,才首度开腔:“80了,有件事大概要讲清楚,当年我不是走私!”

此时的霍英东,已经完成了从“红色资本家”到“红色慈善家”的蜕变,他洒落家财,捐款超150多亿,成为内地捐赠最多的港人,一如他生前所言:

“到我这样年纪的人,人世间许多事都看过,今天虽然事业薄有所成,也懂得财富是来自社会,也应该回报于社会。社会的进步发展,是一代人一代人奋斗积累的结果,从个人来说也希望为桑梓造福,为子孙积德,历史长河就是这样延续发展向前的。”



2006年10月,83岁的霍英东在北京去世,自此走完爱国实业家的传奇一生。

素材来源:
[1]熊坤静.霍英东:冒险援朝闯“禁运”[J].党史文苑,2008,(23):52-55.
[2]粤港纵横红“私商”[N].中国经营报,2012-03-12(D08).
[3]山林.霍英东“走私”发家之谜[J].党员干部之友,2006,(12):28-29.

喜欢本文的朋友,可以点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