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开莲雾的瞬间,七八条肥硕的活虫在果肉里蠕动着——
一位北京大兴山姆会员店的消费者,分享了这份来自黑金刚莲雾中的隐藏“惊喜”。
●图源:网络
该视频一经发布,很快就在社交平台上引爆热议。
令人意外的是,面对客服“属于正常现象”的回应,大批中产消费者竟然选择了站队山姆。
因此评论区出现了诡异的分裂:一边是“没农药才长虫,说明健康”的大体量辩护,一边是“恶心到失眠”的微弱声讨。
更魔幻的是,虽然事件还在发酵中,但丝毫不影响山姆北京门店,客流量依旧火爆。
虫子与中产,一对看似荒诞的组合,居然在山姆的剧本里上演了“双向奔赴”的戏码。
事件回溯
事情是这样的,近日有网友爆料,自己在北京大兴山姆会员店购买了一盒黑金刚莲雾。
在清洗的时候发现表面有些磕碰痕迹,便打算直接用嘴啃掉这一部分。
结果没想到,一口下去,居然看到了露出来的虫子尾巴。
●图源:网络
掰开一看更不得了,莲雾里面竟然藏着不止一条虫子:虽然有的已经死了,但是还有七八条肥大的活虫在扭动着,简直恶心坏了。
山姆的在线客服回应此事时表示:“这种情况在水果中属于正常,因为我们没有使用农药。售卖前我们会检查商品,所以活虫出现的概率其实很低;如果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联系客服处理或者申请售后。”
就在这件事情冲上热搜时,评论区不仅没有了往日的讨伐之声,反而是大部分人站队山姆,为其发声的场景。高频评论的大致内容如下:
“莲雾本来就爱长虫,再正常不过了!”“有虫说明没打农药,健康!”“总比吃化学保鲜剂强!”......
●图源:微博
突然变得通情达理的评论区,让一众路人讶异。
但是呢,我们知道舆论从来都不只有两面:
“虫子也有抗药性,并不是大家以为的没打过农药。”
“出现问题就以售后为挡箭牌,轻描淡写处理,长期以往,消费者的健康谁来保障?别让对外国品牌的包容,成为伤害消费者的利刃!”
“这幸好是山姆说的,换一家超市,网友可没那么好说话。”
但话又说回来,吵归吵闹归闹,有一个事实我们必须了解:
莲雾、杨梅、樱桃等热带水果,因为糖分高、果皮薄,所以容易受到果蝇等害虫侵袭。再加上外观检测难度大,虫害风险天然存在。
但是,此次山姆事件中的活体虫数量如此之多,显然已经超出了正常范畴。
作为消费者,我们还要去理解和接受吗?这样的宽容,算不算是溺爱或者包庇?
另外,我们还要面对一个终极问题:像这样有大量虫子的健康水果,有谁能够吃下去?
山姆的问题
现在微博上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热搜话题对比:
#山姆客服称水果中吃出虫是正常情况#VS#胖东来荔枝打开全是虫子#。
同样的水果问题,大量相似的评论,时隔两年并有太大改变。
但是,在这件事情上面,还是暴露了山姆的一些问题。
首先山姆在线客服的回应就很“公关灾难”:正常情况,因为没用药。
看似轻描淡写的话语,却精准踩中了中产的敏感神经——一边恐惧农药残留,一边又被活虫吓得反胃。
此种矛盾,恰恰暴露了当代消费主义的荒诞逻辑:“健康”成了商品,而虫子成了“有机认证”的另类勋章。
同时,机械式的回应会让人觉得,态度过于冷漠且缺乏同理心,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不够重视。
毕竟愿意支付至少260元年费的消费者,他们想买的可是「无需挑拣」的安心感。
●图源:小红书@小沫
一般来讲,大型商超都会通过分拣、冷链等技术来降低虫害风险。
但山姆事件的特殊性在于:活虫数量多到肉眼可见,而且出现在标榜「严选品控」的高端渠道。
这就不禁引人发问了:作为年费制度的高端超市,山姆的品控标准难道仅仅止步于“提前检查”?
一方面,山姆以“无农药”为卖点,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山姆却未在分拣环节投入足够技术来保证是质量,导致将虫害风险转嫁给了消费者。
令人不解的是,这反而被部分消费者解读为“天然的代价”。
●图源:小红书
但问题在于,山姆的“无农药”真的等于“高品质”吗?
根据行业数据,山姆的自有品牌Member's Mark,虽然一向以高性价比著称,但其供应链管理漏洞早就暴露了。
2024年,山姆因牛奶变质、蛋糕含塑料片、床笠甲醛超标等事件被投诉超万次,客服却屡次以“正常现象”为由先行搪塞。
如果放任自然风险成为管理失责的遮羞布,那么中产的宽容,就只能是一场自我催眠罢了。
暴雷与增长并行
为什么虫子吓不退中产?
答案可能藏在山姆的会员卡里。
截至2025年,山姆会员店中国的会员数已经接近900万,260元/年的门槛助其筛掉了“非目标人群”,让中产甘之如饴。
当推着山姆标志性的大号购物车,挑选澳洲谷饲牛排或瑞士卷,成为小红书上的“生活美学”时,会员制就不单单是消费行为了,而是身份符号的象征。
沃尔玛的最新财季,也揭露了这种“信仰”的含金量:
山姆中国会员收入一路狂奔,增长超35%。
再看2025财年四季度的业绩(2024年11月1日至2025年1月31日),沃尔玛中国市场净销售额51亿美元,增长27.7%。
●图源:小红书@前进路166
山姆狂飙的背后,其实是精准的「中产收割术」。
首先是用付费门槛制造身份区隔,制造独家感;其次是用仓储美学重构消费体验,让购物成为圈层认同的仪式;再就是全链掌控的供应链魔法,用性价比幻觉便抵消了品控焦虑。
对比胖东来“退全款+赔500元”的售后,山姆的冷漠反而凸显了“高冷人设”:高端品牌不需要讨好用户,而是筛选用户。
另外,山姆的财报数据与食品安全问题形成了鲜明的讽刺的对照:
去年山姆中国全渠道销售额破了千亿。换句话说,仅有53家的山姆会员店,为整个沃尔玛中国区贡献了超七成的营收。
●图源 :小 红书@ 青山白鹿
一边是虫子、变质奶、甲醛床笠等层出不穷的问题,一边是嘉兴、合肥等地新店开业排队的空前盛况。
这种矛盾,在本质上体现了中产对“确定性”的饥渴。
在消费降级的大环境下,山姆用大包装、低成本SKU(仅4000个)和全球供应链,向消费者承诺“闭眼买不踩雷”,比如用烤鸡和鲜花稳住基本盘。
往深层次讲,也是中产对“效率”的妥协。
虫子的隐喻与信任的重建
山姆的虫子事件,像一面照妖镜:照见中产对健康的焦虑、对身份的执念,也照见企业对“高端”标签的滥用。
诚然,食品安全并没有“天然”的免责牌,只有透明的供应链和敬畏之心。
如果山姆继续将问题归咎于“自然”,那么终有一天也会耗尽消费者的宽容。
毕竟,中产愿意为高端付费,但绝不会为敷衍买单。
*编排 | 黄家俊 审核 | 黄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