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输血的冷知识,你真的了解吗?

IN SEARCH OF WINTER

输血不是越新鲜越好?

许多人认为“新鲜血液”更有效,但事实并非如此!

1 Major Snow

新鲜血的风险:新鲜血液(采集24小时内)可能携带未被检测出的病原体(如梅毒螺旋体、疟原虫等),这些病原体在储存过程中会逐渐灭活。

2 Major Snow

库存血的优势:保存2-3周的库存血更安全,其病原体灭活率高,且成分稳定。但需注意,长期保存会导致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减少,钾离子浓度升高,大量输注可能引发酸中毒或高血钾症。

成分输血 vs 全血输血:谁更胜一筹?

全血输血看似“全面”,实则存在明显缺陷:




1 全血的局限性

全血中的有效成分(如血小板、凝血因子)在保存中快速失效,且血浆可能增加血容量正常患者的肺水肿风险。

2 成分输血的优势

精准治疗:贫血输红细胞,凝血障碍输血小板或血浆,减少无效成分输入。

安全性高:降低免疫反应和感染风险,例如去白红细胞可去除大部分的白细胞,减少过敏反应。

资源高效利用:一袋全血可分离为多种成分,满足不同患者需求。

输血可以救命,也可能致命?

输血是双刃剑,需严格把控风险:


1 致命风险

免疫反应:发热、过敏甚至溶血性休克,严重时可致死。

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直系亲属输血时,供体淋巴细胞攻击受体组织,死亡率高达90%。

感染风险:未严格筛查的血液可能传播肝炎、HIV等疾病。

2 科学用血原则

- 遵循“同型输血”和交叉配血试验。

- 严格把控输血量及速度,尤其对老年或心肺功能不全患者。

「READING」

意外抗体真的是“意外”吗?



01

抗体来源:

输血、妊娠或器官移植可能刺激机体产生不规则抗体(如抗D、抗Kell等),导致后续输血配型困难。

约60%-70%的同种抗体会在5年内消失,但再次接触抗原会因免疫记忆迅速激活。

02

临床挑战:

抗体筛查需覆盖43种已知血型系统,远超常规ABO和Rh检测。

案例显示,输血意外抗体阳性率约1.2%,可能引发严重溶血反应。

输血是医学的伟大进步,但每一步都需科学严谨。从选择血液类型到抗体筛查,从成分输血到风险防控,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生命。转发此文,让更多人了解这些“冷知识”,为健康保驾护航!



撰写:乔 璎

审核:翁 巍

校审:戴 云

预约就诊请关注公众号:

(配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