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直以来奉行的都是“政教分离”的宗教政策,对于宗教也是奉行“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然而国内有一个古庙,地方也不是很大,却能让国家放宽“宗教原则”,批准武警为它全天候站岗。
这座古庙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呢?能让国家如此“大费周章”地进行保护?
悠久历史
这座神秘的千年古寺,就是位于北京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的潭柘寺,是北京历史有历史记载的年代最悠久的寺庙,也是北京早期佛教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其建筑规模也是北京城中最大的。
西晋怀帝永嘉元年,这座古寺建成,命名为“嘉福寺”,后又经重新修整并改名为“龙泉寺”,至此这座寺庙还是香火寥寥,知之者甚少,只消得有周围的几方村落的百姓在此处求得一方安宁。
金代熙宗完颜亶于皇统元年(1141年)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发现这里虽小却别有一番风貌,于是熙宗大手一挥,潭柘寺便得到了整修和扩建,为了纪念自己的游览,于是他将寺庙改名为“大万寿寺”。
有了第一位皇帝的关注,此寺庙也逐渐得到了皇室的认可,香火逐渐旺盛起来,此后又有多位皇帝对其进行整修和扩建,而且似乎是“改名”皇帝体会“到此一游”的乐趣,所以这个古寺的名字被历届皇帝改来改去。
明代以后,潭柘寺也成了百姓们春游的固定场所,“四月潭柘观佛蛇”也成为了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所以这里每到春天都热闹非凡,许多佛门盛会也在此地召开,吸引了各地的信众慕名而来,乘兴而去,于是潭柘寺逐渐声名远扬。
然而这里并不仅仅是因为佛教活动才声名远扬的,否则为何全国那么多佛寺,为什么人们单单向往这一个,人们大都更向往的是这里神秘的传说。
传说中这里有一方潭水,水中沉睡着一只神龙,每当寺庙里的华严大师出来讲经之时,它就会浮上水面,专心听讲,这一传说为这个寺庙带上了神秘的面纱,让历来对“神”、“龙”等尊崇不已的普通民众更加向往。
清代时,潭柘寺的建筑规模、宗教地位、政治影响等各个方面在当时都无可比拟,后来康熙帝将其定为“敕建”,自此它就变成了皇家寺院,在一众普通寺庙中地位颇高。
而且,这座寺庙在金代以后就成为了大乘佛教禅宗里“临济宗”的代表寺院,许多佛僧在此地研习佛学,交流佛法,所以这座寺庙历史上出了很多观点独到的佛学名僧。
而这些也让这座古寺更加闻名于世,后来北京市民也对其尊崇不已,甚至流传着“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的说法。
身家价值
单单只有这些历史还不足以让一个寺庙自此身价倍增,它最真珍贵的应当还是留存价值,那究竟是什么让潭柘寺被国家这么看重呢?
首先就是其内部留存了许多的珍贵文物,比如说天王殿前的大龙锅和龙王殿前的石鱼等,这了两个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而且还富含着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不仅如此,他们还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
传说,石鱼是南海龙宫之宝,龙王借机会送给了玉帝,击之可发五音,非常美妙。
而且更为神奇的是,此鱼身上有着13个部位,正好和朝廷当时的管辖区域数目相当,撞之,灾害也会消失,于是在这两种综合因素的影响下,石鱼身上所代表的意义就愈加厚重。
除此之外,潭柘寺还保留有着珍奇的奇花异草,比如源自明代的“二乔玉兰”,紫中带蓝、花俱双色的二乔玉兰在北京城一片单色花海中异常罕见,这也使得二乔玉兰的存在弥足珍贵。
潭柘寺能够被国家特批武警全天候把守,是因为其被列为了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内部储藏着历代皇帝御赐的墨宝以及赏赐下来的众多珍奇异宝,而且作为古寺其内部的一砖一瓦,于今来说,价格都难以估量。
今天,潭柘寺内游客络绎不绝,为了避免文物古迹遭到毁坏,国家就派遣大批武警进行监守,并且对寺内各处进行巡逻检查,毕竟在长城的砖都会有人偷出去售卖的时代,诚信显然没有法治来的更有说服力。
这座巍峨的寺庙,依靠在崇山峻岭之中,用它广博的胸襟将一代又一代的人迎来送往,承载着人们各式各样的愿望,在一片阴绿中透露出庄严的模样,它带着历史的印痕,走向未来。
或许,有一天,我们可以在春风中,走入这间古寺,感受它的神秘巍峨, 与历经千年的佛寺来场心灵的对话,顺带沐浴一下古寺的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