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龚丰硕 通讯员康苗苗

3月26日,春光明媚,郑州博物馆新馆迎来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小访客,一群来自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外国语小学的学生。这场以“触摸历史脉络,传承文化薪火”为主题的研学活动,通过专业讲解与自主探索相结合的方式,让小学生们在文物与科技的碰撞中,感受郑州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生们首先走进“天地之中”展厅。展厅以嵩山文化为核心,通过新郑裴李岗文化陶器、登封周公测景台模型等展品,串联起郑州8000年的文明史。当屏幕上播放嵩岳寺塔的3D动画时,学生们纷纷惊叹:“原来家门口的嵩山藏着这么多‘国宝’!”讲解员以生动的语言介绍商代青铜方鼎的饕餮纹,四年级学生余若溪指着展柜中的灰陶乌龟兴奋道:“这些纹路和真乌龟一模一样,古人是怎么做到的?”


随后,学生们步入“创世王都”展厅。这里陈列着郑州地区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文物,镇馆之宝九鼎八簋、商代青铜方鼎等展品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展厅内还还原了商代都城夯土墙遗址,学生们通过模拟“版筑法”体验古人筑墙的智慧。三年级学生李鹏程感叹到:“没有水泥也能建城墙,太厉害了!”讲解员还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讲述“天子九鼎”背后的礼制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集体参观结束后,学生们带着任务卡开启自由探索。有的趴在战国车马坑展区临摹青铜器纹样,有的围着智能导览机器人追问“郑州最早的城墙有多高”,有的则通过触控屏幕“修复”破碎的陶罐,在游戏中学习文物保护知识。五年级学生宋美妍兴奋地说:“我最喜欢那个会‘说话’的编钟,轻轻一点就能听到3000年前的音乐!”


活动结束后,许多学生在研学手册上写下感悟:“原来郑州的历史比课本里更精彩!”带队教师路伟强表示:“博物馆课程是课堂的延伸,实物观察和动手实践让孩子们的学习更立体,用文物讲好中国故事,让文化自信的种子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