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2025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原党委书记、原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对养老金改革的发言,大妈觉得有必要跟大家分享一下。



郭树清表示,虽然养老金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可持续性还是有问题,应当提速养老保险改革,及早谋划,积极应对。

对此,他给出七点建议:

1、逐步缩小不合理的群体差异、地区差异以及城乡差异。

职工、居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三个体系的划分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但目前的差别过大。

农民平均每个月只有240块钱,城镇职工是3200块钱,相差了14倍。

“我觉得是应该尽早推动解决,是不是可以考虑未来5年或者6年,怎么落实城乡居民养老金逐步追平到城镇职工的低水平或者是低线。”郭树清说道。

2、持续推进基本养老保险扩面提质增效。

目前还有很多灵活就业人员没有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还有居民养老保险缴费的意愿比较低,也不太积极,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郭树清建议:

●不断提高实质性全国统筹水平

●做好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动员工作

●激励居民提档缴费

●加强政策宣传



3、增加国有资本划拨比例,有效应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压力。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计2035年前后收不抵支,2045年前后耗尽结余。

可否考虑,划拨更高比例国有资本充实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4、提高结余资金投资回报水平。

近年来,基本养老保险委托投资运营取得年化超过5%的收益率,但委托投资比例总体上只占20%左右,其他基本养老保险结余资金大多是银行存款。

可否考虑,在坚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前提下,大幅提高专业化市场化委托投资比例,合理放宽投资品种限制。发达国家的企业股本30%左右来自各种养老基金,这能够为做大直接融资和强化科技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5、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我国多支柱养老保险发展很不平衡,第一支柱养老保险目前处于绝对主体地位,未来需要更多发挥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和第三支柱(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

要进一步发挥税收优惠政策的经济激励作用,这是引导民众广泛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关键,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



6、推进医养结合改革

建议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长期护理保险,我国有超过4000万失能半失能人群,这能有效解决“一老失能,全家失衡”问题。

针对性推出老年特有病的健康保险,比如骨质疏松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特病险种,切实提高患病老人生活品质,保证尊严生活。

郭树清建议,应当加快构建第四支柱,充分发挥‌政府、医院、社区、家庭等多方作用,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发展。

7、通过深化多方面改革进一步增强第五支柱养老保险。

为了让我们的财富更稳定、便捷、高效地用于养老,郭树清建议:

●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劳动报酬占比,完善税收体系,缩小贫富差距

●引导大家树立投资风险意识,合理规划资产,分散投资。

●加强资本市场法治建设,打造优质市场,鼓励散户通过合格机构进行价值和长期投资,增加财产性收入 。



最后总结一下郭树清对于“如何更好养老”的7条建议,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公平优先

缩小差距

让农民、打工者“老有所养”


多方掏钱

政府补一点

国企出一点

个人攒一点


专业增值

养老不能只靠存钱

要学会“钱生钱”


未雨绸缪

年轻时就通过商业保险和理财

储备养老


最终目标

退休后不只靠“基本养老金活着”

需形成

“政府保基本+企业添福利+自己存一笔”

三层安全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