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在西藏昌都江达县同普乡,有一家特别的德善藏医诊所,它的门总是开着,村民们无论何时来买药看病,都可以直接进出,即便医生不在诊所内,也可以通过诊所里的摄像头远程为村民们看病。这正是“移动看家”用科技的力量填补乡村资源鸿沟,让关怀触手可及的缩影。


德善藏医诊所

乡村地区的老人与儿童,往往面临医疗资源匮乏、情感陪伴缺失的双重困境。优质医疗资源难以触达偏远山区,青壮年外出务工又让亲情维系举步维艰。而移动爱家通过“移动看家”等智能产品,为乡村提供了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另一种守护:从“守门人”到“千里眼”

过去,培错罗布医生几乎全年无休地守在德善藏医诊所,生怕错过一位患者。如今,“移动看家”的摄像头成了他的“千里眼”。村民可以对诊所的摄像头喊话留言、描述病情,罗布医生则通过语音远程问诊,甚至调取录像回溯症状细节——移动看家的事件存储功能让罗布医生更高效地处理积压的诊疗需求,村民突发急病时也能第一时间获得指导。

技术的价值在紧急场景中更显关键。如果独居老人持续一段时间未在家中活动,移动看家的实时视频分析与场景识别功能便会触发智能告警,让家人能及时发现异常,并派人前往查看,确认老人是否发生了摔倒、晕倒等突发情况。如发现老人的确突发晕倒等,医生还可以通过监控画面指导进行急救措施,为抢救争取到黄金时间。

可以说,在医疗资源稀缺的乡村,“移动看家”正为更多家庭筑起健康防线——它缩短的不仅是距离,更是生命与希望之间的等待。


罗布医生诊所

另一种陪伴:跨越千里的“团圆饭”

如果说医疗场景展现了移动爱家对乡村健康的守护,那么其在家庭情感连接中的角色,则进一步拓宽了技术的温度。

“奶奶走到院子里,注视着摄像头,刚听到声响便露出了笑容——是孙女的声音。两人通过设备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日常琐事,虽相隔千里,却好像陪伴在彼此身边一样。”移动看家的双向语音对讲功能通过环境降噪技术,让镜头里传出的声音更清晰,耳背的奶奶也能清晰听到家人的叮嘱;360度全视野镜头让家人能远程操控摄像头转向,看清奶奶生活的每一处细节;一键回看功能则能快速查看过去一周的录像片段,家人如果在视频中发现奶奶的身体状况有什么异常,便能及时提醒村医上门检查。

科技无法替代真实的拥抱,却能以另一种方式填满思念的缝隙。当“移动看家”的镜头成为亲情的“窗口”,每一句问候、一次对视、一场隔空的陪伴,都在向彼此传递最朴实的温暖。


奶奶通过移动看家摄像头和孙女聊天

更多种可能:用科技点亮乡土

当医疗与亲情场景中的痛点被逐一击破,移动爱家的技术触角进一步延伸至乡村发展的核心领域。移动看家对“一老一小”的守护,仅是移动爱家赋能乡村的一个切面。

在云南景迈山的布朗族寨子,移动工程师去年为勐罕镇村茶农玉光香家安装了爱家光网,通过 FTTR 技术消除了老宅的信号死角。如今,她楼上楼下直播切换自如,镜头里不仅有普洱茶饼压制的传统工艺,更能带着粉丝探秘夜间的橡胶林 —— 月光下银亮的割胶刀与腰间的头灯交相辉映,火龙果田的智能温控大棚在夜色中闪烁如星海。

"现在看直播的人越来越多啦,我告诉粉丝为什么要在夜间割胶,带大家了解傣历新年的习俗。以前我们愁东西卖不出去,现在通过直播,线上收获了不少订单!"

移动爱家的科技力量,正在重塑乡村的未来图景,让家“更温暖、更智慧、更安全”的背后是精准的技术适配与系统的服务支撑,每一项创新都在回应着时代的命题:当科技带着温度扎根乡土,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便会绽放出最动人的光芒。


勐罕镇村民借助爱家光网进行直播

无论是守护健康、连接亲情,还是激活乡村经济,移动爱家用实践印证:科技的温度源于对需求的深度洞察。当镜头成为亲情的窗口、云端成为医疗的桥梁、网络成为致富的通道,乡村既保留了质朴的底色,也焕发出数字时代的生机。

移动爱家的故事仍在继续,对乡村“一老一小”群体的守护不仅是技术与生活的融合,更是一场关于“责任”的长期实践。未来,移动爱家期待与更多力量同行,让科技的星光点亮乡村的每个角落,让“家”的定义,因温暖而更加辽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