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不少优秀的对联,凭借汉字独特的结构和丰富的语义,能化作一把把犀利的匕首,直戳社会不良现象和人物,达到讽刺和批判的效果。
今天咱们要讲的,便是一副极具讽刺意味的对联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宁静的小镇上,这里的人们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邻里间消息互通,任何风吹草动都能迅速传遍全镇。
吕家在小镇算是个 “特殊” 的存在,世代经商,积累了不少家产,虽说无奸不商,可吕家奸的有点太过了,没少做损害乡亲利益的事,在镇上名声极差。
吕家老爷有个独女吕三娘,成长在这样的环境,打小就是个不安分的主,七岁那年就成了镇上的混世魔王,及笄后愈发刁蛮,身为女儿家却不顾自身形象,出去和一些男子厮混在一起。
有次她在灯会上与盐商之子私会,被巡夜的更夫撞个正着。那夜她抄起竹竿硬是追骂更夫过了三条街,从此"花娘子"的名号不胫而走。
吕三娘在镇上有这样的名声,自然没有家庭愿意娶她,因此到了适婚年龄,也没有人上门求亲,年纪是越拖越大。
吕家深知女儿的婚事拖不得,于是放出话来,愿意给出丰厚的嫁妆,可小镇上稍有见识的人家,都对这门亲事敬而远之。
就在吕家父母正为女儿的婚事急得焦头烂额,一位姓徐的公子上门求亲,让他们仿佛看到了救星。
此人叫徐茂才,生得倒是俊俏,丹凤眼配着白玉似的面皮,走在街上回头率颇高,可实际上可内里早被酒色蛀空了。
徐茂才徐家祖上本是盐商,可惜他爹早逝,母亲又把他宠坏了,于是长大后成了个惹事生非、好吃懒做的主。平日里,他挥霍无度,喜欢喝花酒,最主要的还染上了赌博的恶习,不仅将祖传的三进宅院和田产给输光了,还欠下了一屁股赌债。
有次没钱还赌债的徐茂才,被几个彪形大汉按在牌桌上狠狠揍了一顿回家时,听到了当他听闻吕家重金招婿,眼睛都直了,立刻打起了歪主意。他盘算着,只要娶了吕家姑娘,就能解决自己的经济危机,至于对方名声如何,他根本不在乎。
他连夜回家典当了家中最后一件冬衣,换了一套不错的长衫,就上吕家提亲了。
双方坐下来谈婚事时,活像戏台上的丑角对唱。吕老爷捋着山羊须夸姑爷"品貌双全",徐茂才只顾盯着嫁妆单上的数目,双方一拍即合,很快就定下了婚期。
小镇上的人们听闻这桩婚事,都纷纷发笑,还真是鱼找鱼,虾找虾,乌龟找王八。
婚礼当天,吕家张灯结彩,大摆宴席,大堂正中悬着鎏金双喜字,红烛高照映得满堂金器流光溢彩。新人开始行礼,吕姑娘身着华丽的嫁衣,却难掩脸上的骄横之气;徐公子穿着崭新的礼服,眼神里却透着贪婪。
宾客们是对着美食大快朵颐,私下里却议论纷纷。就在众人推杯换盏之时,一个伙计匆匆忙忙地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副对联,大声说道:“这是有人刚送来的贺礼!”
吕老爷便让人拆开唱礼,伙计清了清嗓子,念道:“上联 ——吕府姑娘,下口大过上口;下联 ——徐家公子,邪人多过正人。”
这对联一出口,全场瞬间鸦雀无声,紧接着,一阵窃窃私语在人群中传开。众人先是一愣,随后恍然大悟,不禁围过来看对联,哄堂大笑起来。
这对联巧妙地利用了 “吕” 字的结构特点,那"吕"字下半口张得老大,活像贪食的饕餮,而“下口大过上口”,既描绘了字形,又暗指吕姑娘平日里言行不端;
而下联"徐"字双人旁歪斜如醉汉,偏旁里的"余"字倒真像多了条腿的怪物。 “邪人多过正人”,更是直接点明了徐公子品行不端,身边狐朋狗友众多。
吕姑娘和徐公子听到对联后,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吕姑娘气得浑身发抖,她平日里嚣张惯了,哪里受过这样的羞辱,刚想发作却又找不到发泄的对象。
徐公子也尴尬得无地自容,他本想借着这场婚礼挽回自己的经济困境,没想到却成了众人的笑柄。
婚礼结束后,这副对联迅速在小镇上传开,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吕姑娘和徐公子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人们异样的目光,听到背后的指指点点。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