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认为当今中国书坛乱象横生,丑书泛滥,很多书法家沽名钓誉,名不副实,贻害后人,糟蹋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甚至有人全面否定当今中国书坛,这种观点颇显偏激,但是也并非全无缘由,除了当今社会戾气十足外,更有对书法核心理念认知的冲突的原因。



书法自古就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双重属性,在几千年的书法历史中,书法始终都是重视实用性的,艺术性只是一种雕饰,也是为了凸显实用性。



书法的实用性体现在文字内容上,古人创作一篇书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别人阅读内容,其次才是品味艺术性,书法的文字内容和艺术展现就像人和衣服的关系,无论衣服多么华丽,核心依旧是人,衣服只是为了辅助展现人的魅力。



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有了更为便捷的方式来传递信息、传承文化,书法的实用性已经不复存在,那么就只能向着纯艺术的方向发展。



作为一门纯艺术,书法就更为重视个性展现和艺术感染力,至于阅读文字内容则退居其次。任何书法都不如电脑排版更利于阅读,所以文字内容将不再是书法展示的主体。



此时书法的文字内容和艺术展现也如同人和衣服的关系,只不过人变成了模特,衣服变成了时装,模特是为了展现时装风采存在的,人们关注的重点也是时装而非模特。



书法进入纯艺术发展阶段将是书法历史变革的重要转折点,很多人都不认同书法是纯艺术,这种执拗导致当今书法审美的落后。



人们还习惯于从各种夸张的文字构造中去阅读内容,然后发现费了很大劲捋出来的内容,大多数早已为人熟知,即便是原创也与古韵相差甚远,于是就断定作者缺乏文化底蕴,创造不出属于自己的惊世骇俗的内容,根本无法与前人相比。



任何模特都无法与学者去比文化,用学者的标准去要求模特,那就只能收获失望。审视书法的角度守旧,那么看什么书法都是丑书、劣书。



前人所谓学富五车其实字数加起来不及一本《红楼》,今人学到的东西要远多于古人,处理的事务和信息也要比古代更为复杂、繁多,眼界也要比古人更为开阔,今人的文化水平显然要远高于古人。



今天的文化环境与古代不同,语境和文体也与古代不同,要求今人仿古是强人所难。况且我们尊崇的古代先贤也只是几代人才出现的个中翘楚,将几十年历史的今人与五千年历史中的古代先贤去比古文显然有失公允。



不认同书法的纯艺术性,但是又无法找到书法实用性的方向,这就是当今中国书坛最主要的矛盾,这让书法的发展陷入到纠结当中。



不认同书法的纯艺术性,就无法从艺术的角度去看待书法,自然也就无法品味艺术之美。书法的实用性已经无法再现,承认书法的纯艺术性才是与时俱进,并且保证书法长远发展的正确态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