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一家有好几个爸爸的孩子吗?

在四川和云南交界的深山里,有一个叫俄亚的纳西族村庄,至今保留着一妻多夫制。

这里交通闭塞,土地贫瘠,过去的男人们为了家族延续和村庄生存,选择兄弟共娶一妻。

如今,随着道路的修建和旅游业的发展,外面的世界正悄然改变着这里的生活,一夫一妻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古老的婚姻制度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揭开神秘面纱——走进俄亚大村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的瓦厂区,有一个名叫俄亚纳西族自治乡的地方,它的中心是俄亚大村。

这个村庄的位置非常特别,位于四川和云南的交界处,被一个险峻的峡谷紧紧包裹,因此被称为“鸡鸣两省五县”。

这种看似优越的地理环境,并没有给俄亚大村带来太多的好处。历史上,这里反而是各方势力争夺兵源的地方,村民们不得不承担繁重的兵役。



俄亚大村的困境还在于峡谷内可以用来耕种的土地非常少,而且土地质量也不好,所以纳西族人民的生活一直都比较艰苦。

近代以来,由于山高水急,交通极其不便,俄亚大村几乎与世隔绝,在地图上都很难找到,只能找到俄亚乡的位置。

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地理上的隔离,俄亚大村的传统文化习俗才得以完整地保留至今,成为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文化“活化石”。

俄亚大村最让人感兴趣的是一妻多夫制,这种古老的婚姻形式是多个兄弟共同娶一个妻子。



而一妻多夫制并非偶然现象,它的出现与当地独特的历史和社会环境紧密相连,是俄亚大村人民适应生存的无奈之举。

在战争时期,几乎每家每户都要派男子参战。这对以农业为生的家庭来说,影响巨大。

为了家族的延续和村庄的生存,村民们选择了这种婚姻制度。即使有男丁不幸牺牲,家庭里还有其他人可以继续劳动,维持生计和传承家族血脉。

此外,长期战乱也深刻影响了俄亚大村的社会结构。村里独特的蜂窝状建筑,层层相连,便于防守,类似于八卦村的布局,都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而建造的。



著名探险家洛克先生在他的《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一书中提到了俄亚大村,认为它是以前驻扎在那里的纳西士兵发展而来的。

由于长期的战争,当地男子数量多于女子,所以一妻多夫制成为解决婚姻问题的一个方法,目的是尽量让每个男人都能结婚生子。

最后,贫穷和资源的缺乏也是一妻多夫制产生的重要原因。俄亚大村位于山区,土地非常贫瘠,农业生产仅仅能够勉强满足温饱。



一妻多夫家庭通过集中人力和物力,可以更好地应对资源不足的困境,避免家庭财产被分散,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家族的生存和发展。

过去,俄亚大村与外界连接的唯一途径是一条横跨河流的铁索桥,人们需要坐在篮子里,通过铁索滑到对岸。

这种极其不方便的交通方式加剧了与外界的隔离,使得这种古老的习俗一直保留到现在。



走近一妻多夫家庭

俄亚大村的一妻多夫家庭,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形成了一套特别的家庭运行方式,确保家庭和谐稳定。

他们的房子通常是木头和石头建成的土掌房,底层养牲畜,中间是家人居住的地方,顶层用来存放草料和晒农作物,这种结构既适应了当地的天气,也方便了家庭的生产和生活。

正房是家庭生活的重心,中间的火塘是家人取暖、吃饭、聊天的重要场所。

火塘两边的高床一般是老人和小孩睡觉的地方,妻子和丈夫们则各有自己的卧室,这种房间安排既保护了个人隐私,也为丈夫们和睦相处创造了条件。



妻子在家庭关系中占主导地位,她会根据情况安排和丈夫们相处的时间,比如戴上丈夫送的礼物或在卧室门前挂上信物来告诉其他丈夫,其他人看到后就会主动避开。

丈夫们也可以在晚上悄悄去妻子的房间,离开后留下信物,避免其他兄弟打扰。

农忙或者其他特殊时候,兄弟们会轮流出去工作或者留在家中,妻子则会和留守的丈夫一起生活。

家庭里,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妻子们负责做饭、洗衣等家务,并照顾孩子们的成长。丈夫们则一起承担种地和其他体力活,共同维持家里的生计。



家庭的钱财通常由一家之主统一管理,妻子则帮忙记录和管理每天的花销。

所有孩子都属于这个大家庭,一起抚养长大,不太强调亲生父亲是谁,而是更看重整个家族的团结。

孩子们会称呼所有的丈夫为爸爸,然后用年龄或者进入家门的先后顺序,来区分“大爸”、“二爸”等等。

这种生活方式,虽然现在看来可能有些特别,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却展现出一种特别的智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面向未来——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随着社会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加,俄亚大村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正经历着巨大改变。道路的修建让交通更加便利,曾经的“伸臂桥”和溜索已经成为历史,村民出行不再依赖骡马。

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经济机会,村民开始接触外部世界。现代文明的影响下,一夫一妻制的观念逐渐普及,年轻人更加追求个人发展和自由恋爱,传统婚姻模式正在改变。

许多家庭则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解体,比如一位五十四岁的纳西族大妈,她的一个丈夫选择离开,另组家庭,也有一些家庭依旧遵循着古老的一妻多夫制。



1995年,俄亚大村通电了,结束了点油灯蜡烛的历史。虽然电力还不稳定,但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

2006年,俄亚大村古寨成了四川省级的“文物保护单位”。旅游业发展给村子带来了机会,游客们对这里的文化感到惊奇。

蜂窝状的房子、神秘的东巴文字、还有特别的一妻多夫制,都让游客很喜欢这里。但旅游开发也带来了问题,怎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村子的文化,是俄亚大村需要考虑的。

俄亚大村就像一个小的例子,展现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流。一妻多夫制这种古老的婚姻制度,在过去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中有着它存在的理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