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2年2月,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启动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工作。在为期3年的创建工作中,凉山州坚持“党管禁毒”“铁腕肃毒”,把禁毒作为“党政重要、政法首要、公安中心”工作,建立州、县、乡、村“四级书记抓禁毒”和“政法公安专门力量与各部门全社会联动禁毒”等工作机制,禁毒工作纳入党政绩效、领导政绩考核和州委督办重大事项,纳入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同部署、同推进,紧紧围绕“控势稳局”和“善治除根”目标,走出了一条具有凉山特色的毒品治理之路。今年3月,凉山彝族自治州公安局联合人民网四川频道开展凉山州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媒体行活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参与活动人员走进凉山州盐源县、昭觉县、布拖县、西昌市,一线调研当地禁毒工作的亮点做法,推出系列报道。
初春时节,风和日丽。四五辆汽车排着队,缓缓驶入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梅雨环川综合查缉卡点。4位民警正围着一辆汽车,仔细核对人员证件,进行绕车检查,不放过任何一处缝隙。
凉山州盐源县梅雨环川综合查缉卡点。陈萱摄
盐源县地处川滇结合部香格里拉旅游大通道,是毒品运输、旅游交通、防火卡点要道。“我们这个查缉卡点起着堵源截流的关键作用,为的是最大限度防止毒品入境内流和制毒物品走私出境。”梅雨环川综合查缉卡点负责人李林华介绍。
梅雨环川综合查缉卡点于2007年建设,2017年成立了一支由1名民警和9名辅警组成的专业查缉队伍。查缉队员每月至少工作22天,每天工作不少于8小时,以确保卡点的高效运作。“我们平均每天检查约2000辆汽车,而在春节、‘五一’、国庆等节假日期间,查缉工作更是24小时不间断,每日检查车辆数可达到四五千辆。”李林华说。
查缉队员们的日常工作包含毒品查缉、护林防火、道路交通查缉等,主要针对的是毒贩、在逃犯罪嫌疑人,还有超载等交通违法人员,其中,毒品查缉是重中之重。因此,每名队员对于麻古、冰毒、海洛因以及新型毒品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李林华回忆,“两年前,就在这里,我们查获了一辆外地车,500多克毒品,同一年,还查获了从云南走私来的2万多斤烟叶,价值19万余元。”
近年来,盐源县始终把禁毒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头等大事,全力以赴深化禁毒示范城市创建,以实施“一县一品”专项提升工程为契机,创新提出“一部、三办、五组”工作模式,公安缉毒和禁毒社会化实现“一体化”,不断推动禁毒工作走深走实。
同时,盐源县狠抓禁毒教育阵地建设,对县禁毒教育基地、民族中学禁毒教育微基地、盐立方禁毒主题公园进行翻新改造,充分发挥其禁毒宣传教育作用,带动全县禁毒宣教工作迈上新台阶。
盐源县若水中学禁毒微基地。黄婷摄
盐源县若水学校便是一个典型例子。该校健全“1+3+N”组织体系,完善全员参与工作机制;构建警校共建、家校共育、课堂融合模式,形成整体联动工作格局;建强禁毒教师、团支部、学生会、禁毒宣传员4支队伍,夯实齐抓共育工作保障;投入资金建设校园禁毒微基地(图书角)、禁毒宣传栏、禁毒文化走廊、班级文化墙、教室小板报等禁毒宣传阵地,全面提升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感染力;把握新生入学、6月禁毒宣传月、禁毒专题演讲比赛、“艺术节”等重要时机,将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与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融合推进,深入推动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五落实”。
若水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注重以“禁毒+”为教育载体,会经常邀请公安民警、禁毒工作者、志愿者、社会组织等进校园开展形式多样的毒品预防教育活动,“目的是在活动中落实预防教育,做到经常化、规范化、有特色、有实效,为学生筑牢远离毒品的坚固防线。”(彭茜、陈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