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开展“智能会计实践与能力提升项目”活动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会计行业的边界正在被不断拓展和重塑。面对行业变革与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变化,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扎根行业、服务地方、引领创新”为使命,通过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搭建实践生态、升级培养体系,走出一条数智会计人才培养特色之路。
锚定产业,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共建现代产业学院
面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主动作为,把握机遇,促进学科交叉融合。2022年,获批“智能会计”第二轮重庆市“人工智能+”学科群,与学校人工智能学院联合建设。与学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合作建立跨学院、跨学科导师组,建成近200名行(企)业专家的校外导师队伍,推进“数—业—财”跨界培养。
学院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主动对接国家和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2025年2月,学院获批智能会计重庆市现代产业学院。依托学校、地方政府部门(重庆市财政部门等)、行业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和企业群体(重庆市机电集团等)“四维”主体,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8条路径,建成“一示范、两中心、三平台”。“一示范”是指智能会计人才培养示范性实体,“两中心”是指数智会计人才创新创业中心、RPA财务与审计机器人研发中心,“三平台”是指数据资产共享服务平台、智能会计成果转化应用平台、“会计+”专业群协同创新平台。立足西南、面向全国,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智能会计产业学院,助力全国智能会计应用创新和新文科发展。
近日,学院与重庆市江北区政府部门签署“共建智能会计现代产业学院合作协议”。学院将入驻江北嘴会计产业园,开展场景化教学和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改革实践,助力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和全国影响力的特色会计产业集群,促进现代会计产业高质量发展。
共育人才,将产业要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产业界专家参与智能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共同构建了“财会软件操作模块—数据处理技术模块—财会审系统开发模块—管理决策应用模块”四级进阶式财会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学院与来也科技、金蝶等企业联合开发课程,并编写《RPA财务数据分析》《大数据智能风控》等智能化特色教材,与千叶、浪潮等企业联合研发70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数据智能财会审教学原型案例,与大家软件等公司共同举办重庆市大学生会计信息化竞赛和“大家杯”会计信息化创新、创意作品设计大赛。
共建基地,深耕数智产业财会人才培养沃土
学院与重庆市审计部门、巴南区税务部门、重庆市注册会计师协会、浪潮集团、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等合作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依托重庆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重庆市级平台),建立产教融合的会计大数据教学与研究平台、模拟教学物理沙盘、RPA财务与审计机器人教学示范中心等,并与浪潮集团等单位共同建设3个重庆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4个移动课堂和行动学习示范基地、30多个实习实践示范基地。
共培师资,打造一流“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学院持续探索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现有“双师双能型”教师50余名。学院教师进入九龙坡区大数据部门、巴南区政府部门、重庆银行、宗申集团等单位挂职,开展博士后研究或进行实践锻炼。目前,学院拥有全国审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1名、财政部门咨询专家2名、企业独立董事或咨询顾问多名、企业出站博士后8名。会计信息化系教师均能进行软件设计与开发,已经退休的教师毛华扬创建了“大家”软件公司,该公司是重庆市政府部门采购信息平台供应方。行(企)业专家作为校外导师,全程参与教育教学工作、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开展专题讲座和实习实践等。
共享资源,有效服务区域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一是学院发挥科研优势,为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发智能财会系统,促进数字化转型。例如,学院承担的重庆市海事部门“财务云平台研发与大数据决策”项目,已在全国交通部门进行推广;承担的重庆千叶眼镜连锁股份公司“企业智能财务系统开发”项目,已广泛应用于千叶公司数百家连锁店;研发项目“‘博思’通用财务软件”“‘大家’财务及流通软件”分别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近3年累计委托项目经费1000多万元。二是参与《信息技术 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等6项国家标准制定。三是从2019年开始连续服务重庆市高级会计师继续教育会计数智化能力培训工作,涉及财务副总、财务总监等财务高管和财务主管500余人,被多家权威媒体关注报道。
深化改革,培育“业、财、技”复合型财经人才
学院把握政策导向,紧密对接社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数智会计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深入推动“业、财、技”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获得多项重庆市级、国家级别教学成果奖。“基于校企协同育人的MPAcc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创新与实践”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人才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和“西部兵工类高校专业硕士研究生‘五个三’校企共同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均获国家级别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学生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1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全国大学生审计精英挑战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RPA+AI开发者大赛等国家级别比赛中获奖150余项。学院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水平,就职数智化岗位相关度约为80%。他们主要在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政府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证券公司等单位工作,懂技术、精财务、通业务,广受用人单位好评。
(李涛 王波 张志恒)
《中国教育报》2025年03月27日 第10版
作者:李涛 王波 张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