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点街区,东起西藏南路,西至成都北路,北起南苏州河路,南至凤阳路—南京西路,占地面积0.63平方公里,隶属南京东路街道第三综合网格,包含7个居民区。区域内坐拥1993年改造、享有上海“美食第一街”美誉的黄河路,现存长江公寓、上海工艺美术品商厦、国际饭店等历史建筑。1930年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在卡尔登影戏院(现鸿祥大厦)后面的一幢楼召开,张爱玲也曾在该地区居住。
以“乾坤圈”划定权责边界,筑牢法治根基
在原点网格内,黄河路美食街的商居矛盾曾是治理的难点。依托网格“高效处理一件事”机制和“零距离家园”理事会平台,网格临时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商居联盟会”,通过制定商户公约、建立协商议事机制,将维护社区环境、共建和睦邻里纳入自治范畴,成功将商户与居民从“各扫门前雪”的“对立面”转化为“众心齐向善”的“共同体”,既化解了矛盾,又拉近了商居距离。又比如,在黄河路107弄主弄堂的微更新项目中,街区党支部组织居民与商户共同参与设计,以“红色”元素焕发百年老弄堂活力,有效推动公共空间乱堆物、乱停车问题的解决。这种以制度规范划定权责边界的实践,恰似“乾坤圈”约束“心魔”,为网格治理提供了清晰的法治框架。
商居联盟共商共议基层治理难题
通向黄河路的125弄过道(整治前)
通向黄河路的125弄过道(整治后)
例如,针对黄河路107弄主弄堂的微更新项目,依托“零距离家园理事会”平台,发动居民与商户共同参与设计,最终以“红色”元素焕发百年老弄堂活力,有效推动公共空间乱堆物、乱停车问题的解决。这种以制度规范划定权责边界的实践,恰似神话中以“乾坤圈”约束“心魔”,通过法治思维为基层治理提供清晰框架。
整治乱停车
以“混天绫”织密服务网络,凝聚共治合力
原点网格积极贯彻“高效能治理”理念,整合网格内街道、街区、居民区资源,探索形成“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不断提升服务的广度和精度。在街区党支部的支持下,长江居民区以“红色律动”为主线,组建了“红星讲师团”,通过“微党课”“微展览”等形式带动离退休干部参与社区治理,培育书画、摄影等兴趣团队,形成“老少同乐”的自治氛围。同时,网格内打造了“零距离家园·长江达人工作室”,挖掘社区能人资源,开展亲子活动、楼道美化等项目,通过“点单式服务”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推动社区从“陌生人社会”向“熟人社会”转变。这种“柔性服务+群众自治”的模式,如同“混天绫”以柔克刚,以社区文化认同与群众情感联结夯实了网格治理的根基。
形成具有长江特色的“柔性服务+群众自治”基层治理模式
以“风火轮”提升响应速度,跑出治理加速度
原点网格不断深化数字治理,通过“大屏、中屏、小屏”数据互通,有效提升响应效率和服务效能。在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的治理工作中,网格临时党支部快速响应群众需求,依托“街道—综合网格(街区)—居民区”三级“零距离家园”平台,联合消防、房管、市监等多部门开展“全科会诊”,在短时间内优化并完成了多个小区内充电桩、充电柜的选址和安装,同步推进充电设施消防改造,有效解决了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问题。这种“线上”技术赋能与“线下”挺身实干相结合的模式,如同“风火轮”疾驰破风,让治理效果精准高效地惠及群众。
电瓶车专项整治
依托“零距离家园”平台召开现场会,与施工单位协调沟通
在南京东路街道“一圈三格、一格三域”的基层治理体系框架中,原点网格作为“多格合一”网格治理的探路者,积极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通过“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治理模式,致力于打造扁平化管理的有力抓手、风险感知的第一触角和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面对基层治理的时代课题,原点网格在街道党工委的引领下,以党建为引领、科技为支撑、民心为纽带,从哪吒神话中汲取智慧,提炼出“乾坤定界、混天织网、风火提速”三重治理密码,推动治理蓝图落地生根:依托“乾坤圈”明晰网格权责边界,借力“混天绫”织就多元共治网络,驾驭“风火轮”实现民情秒级响应,最终构建出“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治理新生态。
记者 / 宋梅
编辑 / 宗哲麟
图片 / 南京东路街道
通讯员 / 刘宇翔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