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失业复盘:为什么我工作能力强,却赚不到钱?
先认清现实:能力强 ≠ 赚钱多。我的能力很强,可以说是团队出问题的时候,能最快解决问题的人,但是我还是赚不到钱,这就特别奇怪!



然后我发现,我可能走进了这三个误区:
“我努力就会有回报” → 现实是:努力的方向比努力本身更重要。
“老板/公司会看到我的价值” → 现实是:公司只会为“不可替代性”买单,而不是“苦劳”。
“我技术好,自然能赚钱” → 现实是:赚钱能力 = 技术能力 × 商业思维 × 人脉资源。


所以,有时候,我有能力却不一定赚到钱。那我为什么会面临有能力却赚不到钱的境地?我问了自己12个问题:


(1)选错行业或岗位
你在夕阳行业吗?(比如传统制造业、低端服务业)
你的岗位是“成本部门”还是“利润部门”?(比如IT运维是成本,销售/产品是利润)
你的技能是否被市场高薪需求?(比如普通行政 vs AI算法工程师)
→ 如果行业或岗位本身不值钱,你再强也没用。



(2)缺乏商业思维,只会打工
你是否只关注执行,从不思考“公司怎么赚钱”?
你是否从未尝试过副业、投资或创业?
你是否只会“等加薪”,而不是主动争取更高回报?
→ 赚钱的本质是“价值交换”,你得学会卖自己的价值,而不是等别人定价。


(3)人脉和资源积累不足
你的社交圈是否都是同事,而没有行业大佬、客户或创业者?
你是否从不参加行业活动,也不主动拓展关系?
失业后,是否发现没人能帮你介绍机会?
→ 职场后半场,人脉=机会。




(4)没有建立个人品牌
你是否在行业里默默无闻,没人知道你的能力?
你是否从没在公开平台(LinkedIn、知乎、公众号)展示过专业能力?
失业后,是否只能靠投简历,而不是让机会主动找你?
→ 在互联网时代,没有个人品牌=隐形人。
说到底,现在这个时代,赚钱的逻辑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20-30岁靠体力,30-40岁靠经验,40岁以后靠资源+商业思维。
如果你的能力没转化成财富,说明你缺的不是努力,而是赚钱的思维。
现在开始,别只做“优秀的打工人”,要做“会赚钱的专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