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
“不用出校门,我们就能深入了解啤酒酿造的每一个步骤,甚至可以亲手操作机器,调整参数,太棒了!”刚刚通过智能食品加工虚拟实训室完成了实训课程的邯郸科技职业学院酿酒技术专业大二学生张子森兴奋不已。指导老师王利对此同样赞不绝口:“现在我们能在本校根据教学安排随时接入共同体单位的优质教学资源,这种共融共享的教学场景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实践机会。”
近年来,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构建“双线、四同、三共”人才培养学习生态,有效助推了数字化人才培养。“双线”即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全覆盖;“四同”即“教学、实践、评价、诊改”四环节在同一平台上协同运作,形成全流程闭环;“三共”即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和社会教育相融通,实施“渗入”培养。
早在2020年,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已累计投入近7000万元,建设了“有线无线全覆盖、职能部门全打通、信息数据全管理、网络安全全保障、一部手机全办理”的智慧校园,构建了无缝切换的“双线”融合教学模式。目前,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上线在线开放课程489门,开设在线开放课程期数492期,选课总人数28225人,其中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课程占比100%。这些丰富的在线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选择,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2024年,该教学模式被教育部评为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优秀项目。
通过“四同”平台,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将多个教学环节统一整合,解决了原有信息化平台存在的教学环节不畅通、缺乏统一的教学全流程信息化支撑的问题。
在计算机编程的课程中,杨彦龙老师使用“四同”平台上的大数据分析工具,发现了大多数学生对递归算法的理解存在困难。他立即调整了教学计划,在接下来的几节课中专门讲解并设计了针对性练习。同时,学生们也收到了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路径。“我现在知道哪里是我的薄弱点,并且老师给了我很多有用的建议,这让我对编程更加自信。”2023级大数据专业杨晓宇同学说。
同时,该平台还支持跨校、跨地区的资源共享和交流,使不同学校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分享特色课程和教学经验,形成互补共赢的局面。
在一次特别的课堂上,新疆和静县技工学校山其米克老师通过共同体教学平台及VR技术,带领师生们远程参观了邯郸农林二社区的“初心课堂”。“通过VR眼镜,我仿佛亲临其境。这次体验真的非常震撼,这种感觉是书本和普通视频无法给予的。”该校二年级学生巴吐尔说。
据统计,截至目前,该校这一共同体已为3500名研究生、23000名本科生、25000名专科生,4500名中专生、9700名成人教育学生提供可自主选择的学习、实训资源。(赵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