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跟同事聊起租房话题的时候,一位同事说他每个月都要额外给房东五十块管理费。
几个租房的同事听到之后纷纷愕然,大家都表示没听说租房还要另外交管理费。
这位同事也愣了,说你们都不知道吗?
这不是常识吗?租房不可能没有管理费的。
愕然的几位同事告诉他,费用都在租赁合同里,额外的钱是不交的,
而且这额外的钱交了,说不清道不明,没有落在合同里的东西,
合同外的林林总总,除了麻烦,就是隐患。
这个同事折腾了一个月,最终办妥的结局是退租。
“他说这是规矩,我说我看合同,”
“他说他的规矩就是合同,要不然别租。”
他认为规矩大过天,同事觉得合同内的才是保障,
于是一拍两散,各走各路。
后来同事找了个有“共识”的房主,因为之前吃过亏,
所以在谈的时候就着重提到了他的顾虑,
对方的回复也很直白,
咱们都看合同,合同之外都不是事。
同事感叹,
原来,这世道还是有人愿意守规矩的呀!
再后来,跟大家聊起这件事的时候,
其实大家都或多或少会遇到那合同之外的事,
大事么,就商量着来,
小事,愿意让的就让,不愿意让的就不租了,
各有选择,选择之外各有承担,需要退让的,自己肯定要吃点亏,
不退让的,退租这件事牵扯的一系列麻烦,
合同里也都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虽然大家聊的还都是租房的事,
但话题的中心,却开始从租房合同的细节,
转变为住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也就是说,大家从聊合同里的事,
转变为聊合同之外的事,
这个微妙的转变,并没有升华这个话题,
反而让这个话题开始变得“平民化”。
比如,大家不再对合同本身的合理性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
而是转为对合同之外的规矩,一些涉及个人利益细节的规矩,
各抒己见,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为前提,各抒己见。
比如,合同里没有明确提到的,但从经验的角度而言需要注意的细节,
往往会牵扯租房是否顺利,退房是否顺利的重要影响,
该如何与房东相处,避雷什么样的人,
跟其他租户的关系怎样平衡,如果是自己租,
房屋内的情况如有变化,该如何处理,
遇大事如何化小,小事如何化了的“平民经验”,
成了大家经常讨论的话题。
虽然这样的讨论,并不会让那合同之外的规矩变得更像“合同”,
但这样各抒己见,以群体智慧为支撑,让破坏规矩的事情不发生在自己身上,
亦或是让那些破坏规矩的问题,有了更为智慧的解决方案,
似乎成了大家的共识,也是讨论这个话题的首要意义:
讨论的人们,不断拆解着那些看似复杂的麻烦,
讨论的最终目的,就是最终拆解掉所有的复杂过后,
用最简单的办法,
处理那些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事,
影响最大的人。
规矩是人定的,
守护规矩的,是不想让规矩失去作用的人,
破坏规矩的,是想让规矩只为自己所用的人,
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难测的世道生存,
有些事情,人们之所以要扶,是因为如果倒了,
砸的是所有人,
而有些事情,人们之所以不扶,
是因为与其最终倾倒,
倒不如先找个砸不到自己的地方躲好:
这个道理,定规矩的人必须懂,
而破坏规矩的人,一定不懂,
那么这两者之间是对抗的关系,
还是说,他们其实是一种人呢?
关于这个问题的“后果”,
只有等到砸下来的那一刻,
才会有真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