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8月,陈毅领导山东野战军打响了泗县战斗,在占据绝对兵力优势的情况下,山东野战军竟然大败而归。

泗县战斗结束后,国民党军队推进至淮北,占领了陇海路,山东野战军士气受挫,各级官兵心中满怀悲愤、消沉和牢骚。



不少战士在私下里抱怨说:“上级老是要我们集中兵力,可是战斗打响了,敌人又是两个人打我们一个人,这怎么打得赢?”

战士们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是矛头已经对准了陈毅,因为在战斗打响前,是陈毅反复催促部队抓紧集中兵力作战。

败报传到延安,党中央也判断出陈毅的指挥存在问题,于是决定让徐向前前往山东野战军,接管陈毅的统筹前线工作。

不过,徐向前由于身体状况不佳,没有接受任命,党中央只能收回了之前的决定,但是陈毅已经知晓了这一切。

作为华东前线的最高主帅,陈毅面对压力十分巨大,泗县战斗的惨败,让陈毅从此背上了“打仗不行”的名声。

其实,泗县战斗失败的原因比较复杂,除了陈毅指挥不当之外,还与暴雨天气、山东野战军准备不足、党中央催促等因素有关。



陈毅是一位有担当的主帅,没有找客观原因,而是诚恳地检讨了自身的错误,在给下级的信中,陈毅这样写道:

“泗县战斗失败,不是部队没有打好,也不是参谋处的责任,是我这个统帅犯了两个错误,我应该承担一切责任……”

西方不亮东方亮,陈毅在泗县受挫的同时,粟裕率领华中野战军取得了李堡战斗的胜利,之后又创造了七战七捷的战绩。

毛主席收到消息后,毫不掩饰地对粟裕提出了表扬,并肯定了内线作战,决定让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合并,同时让粟裕来主管军事工作,陈毅对此十分欢迎,还回电给毛主席说:

“请党中央放心,今后的军事工作,还要让粟裕多下决心。”

两大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既然是粟裕主管军事工作,为什么还要作出这种安排呢?



让陈毅来坐镇华野,有两点原因,一是陈毅威望较高,能够“镇住”两大野战军中的各级指战员,二是粟裕的挽留。

陈毅曾与朱德一同领导部队登上井冈山,在红军中拥有较高的威望,大多数中下级军官都比较尊敬陈毅。

两大野战军合并之初,协调统一指挥是个难题,粟裕不了解山东野战军,十分需要陈毅出面组织协调工作。

粟裕被任命为华野副司令员,在山东野战军内部看来是“空降”,有一些山东野战军指战员从心里不不服粟裕。

在后来的孟良崮战役中,第九纵队司令员许世友就曾在电话中顶撞粟裕,还发牢骚质疑粟裕的指挥能力。



每次发生这种情况,陈毅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有“老炮筒”之称的陈毅最有办法对付这些将领,做好协调工作。

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到了淮海战役时,粟裕当面请求毛主席允许陈毅继续担任华野司令员的职务,以确保指挥工作顺利进行。

在陈毅与粟裕的密切配合下,华东野战军相继取得了一系列战役的胜利,于是才有了“陈不离粟,粟不离陈”的佳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