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共和国第一次海陆空三军授衔仪式,共授10位元帅,10位大将,177位中将,1359位少将,其中粟裕名列十大大将榜首,被称为“共和国第一大将”。

粟裕被授予开国第一大将内幕

以下内容来自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15年的卫士长李银桥的回忆录:



1955年9月27日,党中央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隆重的解放军三军授衔仪式

中央在中南海颐年堂讨论解放军高级将领军衔问题,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参加了会议。在讨论到粟裕军衔问题时,毛泽东不仅要给粟裕授元帅衔,而且还以比对的方式给予了粟裕极高的评价。毛泽东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啊?”

周恩来说:“可是粟裕已经请求辞帅了呢!”毛泽东又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我们军队中有些人,打仗时连命都不要了,现在为肩上一颗星,硬要争一争、闹一闹,有什么意思?”朱德笑笑说:“肩上少一颗豆,脸上无光嘛!同一时间当兵,谁也没少打仗,回到家中老婆也要说哩!”毛泽东又说:“难得粟裕,竟三次辞让,1945年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1949年让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现在辞了元帅衔,比起那些要跳楼的人,强千百倍嘛!”周恩来也说:“粟裕二让司令一让元帅,人才难得,大将还是要当的。”毛泽东补充说:“而且是第一大将。我们先这样定下来,十大将十元帅。”



被授予大将军衔的粟裕

经过毛泽东与其他几位中央领导人的讨论,决定尊重粟裕辞让元帅的决定。1955年9月27日,中南海怀仁堂,中央举行了隆重的解放军海陆空三军授衔仪式。周恩来把大将军衔命令状第一个授予粟裕,并代表毛主席授予粟裕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八一勋章和一级解放功章,以表彰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粟裕佩戴着象征最高荣誉的勋章向同志们敬礼,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在1955年授衔的1546位将军中,粟裕名列首位,领衔十大大将,被称为“共和国第一大将”。

粟裕两让司令

粟裕两让司令的事迹在我党我军被传为一段佳话。



1945年8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华中军区,新四军第1、第2和第4师合并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由粟裕任军区司令员,张鼎丞任副司令员。

任命下达后,粟裕却不干了,坚决请辞司令员。与粟裕搭档的张鼎丞是老革命了,参加过土地革命、南方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有着丰富的地方领导工作经验,在党内资历威望都很高,考虑到张鼎丞确实更胜任军区司令员,粟裕即数次向华中局和中央发电报请求改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电称:“鼎丞同志无论在才德资各方面,均远较职为高超。........为此,曾再三请求华中局,以鼎丞同志任司令,职副之,未蒙允许。为慎重并有利今后工作起见,将再电呈,请求中央以鼎丞为司令,职当尽力协助,以完成中央给予之光荣任务。”

在粟裕的再三坚持下,中央军委最后还是同意了他的请求,由张鼎丞出任华中军区司令员,粟裕被改任为副司令员。



粟裕大将与陈毅元帅在东野时的合影

1948年5月,陈毅被任命为中原局第二书记,毛泽东找来粟裕说,希望他能接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固辞。他与陈毅是新四军的老搭档了,解放战争期间又长期在华东并肩作战,现在陈毅要被调离华东前往中原工作,他一时心理上难以接受,便再三要求让陈毅留在华东工作,毛泽东不同意。

三野是粟裕与陈毅一起发展起来的,三野在华东地区痛击国民党反动派,为解放战争胜利立下了大功。陈毅作为三野的老首长,这一下子离开恐怕对三野上下产生心理波动,考虑到这一点,粟裕又提议陈毅继保留在三野的职务,毛泽东同意了他的意见,即由粟裕代理第三野战军司令兼政委。

居功谦让,淡薄名利

1955年共和国第一次授衔时,毛泽东就高度评价粟裕说:“难得粟裕,竟三次辞让”。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粟裕先后辞任华中军区司令员和第三野战军司令兼政委。1955年共和国第一次举行全军授衔仪式,粟裕又力辞元帅衔。三次辞让,实属难得,体现出了粟裕大将居功谦让,淡薄名利的崇高品德。



粟裕大将与夫人楚青及两个孩子

粟裕大将有“战神”之誉,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可谓是披荆斩棘,所向披靡,“百战无败”,流传至今的苏中民谣就称:“粟司令打仗仗仗胜。”在功劳和荣誉面前,他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作风。

1945年12月25日,粟裕指挥了高邮邵伯战役,此役共歼灭日军1100多人,伪军5000多人,创造了抗日战争期间一次战役歼灭日军人数的最高纪录。

1948年11月6日,粟裕发起并指挥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在近两个月的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消灭俘虏国民党军队55.5万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重点防御”的计划,消灭了国民党在华东、中原战场上的精锐主力,解放了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省的大片土地。战役过后,毛泽东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粟裕大将一生戎马沙场,为新中国成立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当1955年全军第一次授衔的时候,粟裕不管是在党内还是党外,呼声都是很高的,像党外的著名民主人士邵力子、黄培炎等人都认为以粟裕的资历威望和为新中国成立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是够资格被评为元帅的。但粟裕最后却坚辞了中央给他评的元帅衔,他曾对身边的人说:“评我大将,就是够高的了,要什么元帅呢?我只嫌高,不嫌低。”可见粟裕对自己的授衔问题看得是多么淡泊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