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中山一院体检人群的统计发现,超重和肥胖者占比超过48%。超重人群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的比例超过48%,而肥胖人群合并慢性病的比例更是高达68%。超重、肥胖人群需要患者自身、医院、社会共同主动管理。”中山一院健康管理中心洪华教授表示。

减重人士应该怎么吃?减重手术适合什么样的人群?什么原因会导致肥胖?日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产科、健康管理中心、胃肠外科、内分泌科、营养科、中医科等多学科专家团队,针对多个体重管理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首先要明确自己为什么胖

很多肥胖人群容易忽视的问题是,在减重前,要先确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肥胖。内分泌科刘娟副主任医师表示,“单纯性肥胖”是一个排他性诊断,必须先排除继发性肥胖。确定好肥胖到底是由生活方式、遗传因素导致的,还是某些疾病导致的。

“曾经有一位20多岁的女生因为觉得自己太胖,血压和血糖都偏高,来找我看诊。我们诊断发现,这位患者其实是患上了库欣综合征,而这种病可能由垂体肿瘤或肾上腺肿瘤导致的。这种情况下,如果治疗只是聚焦减重,就无法斩除病根。”刘娟说。

减重人群怎么吃、吃什么?

所谓“减肥八分靠吃,两分靠动”,怎么吃、吃什么,一直是减重人群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对于近年来流行的“16+8”“20+4”轻断食法,营养科主任隋昳副研究员提醒,这些都是通过控制进食时间来减少一整天热量摄入的减重方法。但是,这种方式可以减重的前提一定是整体摄入热量的减少,如果在8小时内大量进食,仍然不会起到减重效果。

中医科主任陈泽雄主任医师表示,中医认为,肺、脾、肾等脏器功能失调,可能导致水液代谢紊乱,进而引发肥胖。根据不同体质的患者,可以用不同的药膳进行调理,像湿气重的人可以吃些薏米、赤小豆,气虚的人可以吃党参、红枣。此外,打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也有助于改善代谢。

减重手术并非一劳永逸

根据国家卫健委印发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对于BMI≥32.5kg/m²,或者27.5kg/m²≤BMI<32.5kg/m²且存在肥胖相关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成年人,经改变生活方式和内科治疗无效,综合评估患者意愿、治疗依从性、手术风险和获益并充分知情后,可考虑手术。

胃肠外科中心副主任宋武教授建议,超重病人尽量到大型医院就诊,在接受营养科、内分泌科、中医科等多学科的管理、治疗方法后,如果仍未奏效,可考虑进行外科手术。另外,减重手术虽然能使进食量减少,使体重下降到一定程度,但并非一劳永逸。术后还要结合营养管理、运动管理等方式,保持患者的健康长期稳定。

特殊人群的体重管理也需要格外重视,中山一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子莲表示,随着生育年龄的推迟,高龄孕妇群体患糖尿病的比例也在升高。在中国,100个孕妇里约有17个人存在血糖异常。王子莲教授提醒,妊娠期糖尿病会影响到孕妇和宝宝的健康,所以要早诊断、早干预。一般情况下,建议孕妇在怀孕24-28周之间去做糖耐量检查。

中山一院已开设体重管理门诊

“通过对中山一院体检人群的统计发现,超重和肥胖者占比超过48%。超重人群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的比例超过48%,而肥胖人群合并慢性病的比例更是高达68%。这些人群需要患者自身、医院、社会共同主动管理。”中山一院健康管理中心洪华教授表示。

目前,在中山一院的掌上医院APP挂号页面,门诊列表的首栏就是体重管理门诊。针对儿童、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等不同患者群体,体重管理门诊可以提供内分泌、营养、中医、减重手术、健康宣教等不同学科的方法。此外,体重管理门诊已实行“医护一体出诊”,对于在就诊后有持续减重需求的患者,还会提供医护团队线上管理的服务。

据悉,中山一院健康管理中心已经在近期开展了“健康管理菁英培训班暨体重管理菁英培训班”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医疗及企业健康管理机构近200名学员参与。未来,将继续联合神经内科、内分泌、营养、运动医学、代谢外科、中医、健康管理、肠道菌群、精神心理等领域的专家,提供全面的体重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

采写:南都记者 王诗琪 通讯员 彭福祥 章智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