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嘉祥县深入贯彻落实稳就业保民生决策部署,聚焦公益性岗位退出人员再就业工作,通过“技能画像精准赋能、岗位需求动态匹配、多元路径兜底保障”三大举措,探索形成“精准匹配、多元发展”的退出衔接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就业动能。
技能赋能强根基,构建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
“退出了公益岗,我正愁找不着工作呢,多亏了咱政府的帮忙,才让我找到了家门口的工作。”嘉祥县马村镇郭楼村的退岗公益岗人员曹爱喜通过一周的集中培训掌握了缝纫技巧后,直接入职了本地纺织厂,月收入达到4000元。
嘉祥县立足县域手套加工、特色种植等产业集群优势,创新打造“理论授课+岗位实训”技能提升模式。依托退岗人员台账开展技能画像分析,精准识别退岗人员技能优势,按需开设缝纫技术、设备操作等定向培训课程。充分发挥县域冰雪服饰行业的优势,联合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手套分会、山东省建华中兴手套生产有限公司,积极对接辖区内华硕“共富工坊”及东曜体育、立拓手套等企业或加工厂,高标准打造华硕手套厂等6处技能培训点,完善提升培训、实操等功能室10余处,建立一支培训师资队伍,培训以“理论+实践”的形式,分期分批组织退岗学员开展技能培训。联合纺织龙头企业开设实训基地,实现“优秀技工带徒授课—结业考核达标—企业直聘上岗”闭环管理,另针对大龄、残疾等特殊群体,开发扫帚编制、木耳管护等低门槛、易上手岗位技能课程,累计帮助96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精准匹配提质效,打造动态化人岗对接机制
“现在我每月能领到工资2000余元,还学会了木耳的种植技术。”金屯镇高庄村高小秋在本村食用菌合作社边务工边介绍着。金屯镇结合辖区各村实际,优先将城镇公益岗退岗人员推荐到合作社、富硒深加工基地、共富工坊等经营主体务工,主动搭建就业“连心桥”。
“白茶要轻轻掰断,不能用手指掐,要采一芽一叶,不要只采芽。”眼下,正值采茶旺季,老僧堂镇的周春灵熟练掌握了采茶的技术。在宁夏、新疆等地季节性轮回务工,人均日增收200元以上,一点也不发愁没活干。
嘉祥县建立“个人技能画像+企业需求标签”双向数据库,实现岗位动态推送。建立退出人员信息库,根据其技能水平、就业意向等,提供个性化的就业帮扶服务。创新跨区域劳务协作模式,根据学历、工作特点和个人能力分批组织退岗人员赴新疆、宁夏等地参与季节性务工,保障退出公益岗全年“有活干”。此外,镇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后续职业指导,助力困难群众实现长期稳定就业;依托金屯镇2.28万亩富硒土地资源优先吸纳公益岗退岗人员参与富硒水稻管护、电商销售等环节,实现再就业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同时进一步深化与本地企业的合作,通过“公益岗就业直通车”精准对接岗位需求,通过“先有岗位再培训”的方式,携手金虹竹叶有限公司现场推送“定制”岗位,49人与企业达成求职意向,46人通过面试达成就业意向。
多元路径兜底线,激活内生型创业增收动能
“多亏了咱人社工作人员的帮助,成功加盟了个体小吃品牌,实现实体创业,收入不错,目前正在筹划扩店,扩大经营。”老僧堂镇的孙梦桐感激地说。老僧堂镇主动找上门,帮扶城镇公益岗退岗人员孙梦桐,安排创业导师对其进行全程协助,不仅协助她选址,规避风险,还积极推送创业担保贷款政策。
嘉祥县人社局通过多维度政策扶持激发退岗人员创业活力,立足拟退岗人员职业转型需求,构建了覆盖培训、融资、孵化的全链条服务体系。针对拟退岗人员,通过系统化梳理不同领域退岗人员技能特点,结合本人意愿,定期举办创业培训活动,帮助参训者精准把握创业方向,推介优质创业项目,并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及一对一指导帮扶。此外,嘉祥县人社局聚焦新业态发展需求,整合电商运营核心技能,构建由理论到实战的电商培训体系,累计培训退岗人员640人次。在深度融合直播带货+特色农业的基础上,组织包含选品策划、流量运营、粉丝维护等模块的电商技能课程,通过组织52场助企专场直播,带动畜禽加工企业线上客群增长3.8倍。12名退岗人员转型为“直播新农人”,助力企业增收20余万元。建立了创业带动就业激励机制,形成“一人创业、多方受益”的乘数效应。(许文倩 高新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