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仇鸾二三事

大将军仇鸾,咸宁侯仇钺的后代,本来应该风风光光,可惜这个人第一贪腐,第二任何仗都不会打,第三,人品和智商都低。落得个身死开棺被戮尸的下场。


仇鸾剧照

仇鸾,当初被曾铣弹劾坐牢。正在惶惶不可终日,救星来了!严嵩正要利用皇帝对于复套的反感,攻击扳倒夏言和曾铣。

受严嵩指使狱中“检举”曾铣成功,两人认作父子。仇鸾出狱风头尽显,牵制敌寇获得皇上重用,这时严嵩不识趣,还把他当儿子看待,当然,坏蛋之间很快便成为仇人。仇鸾向皇帝检举严嵩父子专权,严嵩秘密上疏诋毁仇鸾,皇上不听,反而很相信仇鸾所提出的严嵩父子的过失,渐渐疏远了严嵩。这就是嘉靖的特点,几乎不会真正相信身边重臣,尤其是当他有所怀疑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被仇鸾拿捏的后果很严重,严嵩本当入宫当值,但有好几次不被召见了。严嵩见徐阶、李本进入西内,便与他们一同进去。到西华门时,看门的人因他不是皇上所召而把他挡了回来,严嵩回到家后,父子相对而泣。幸好还有陆炳,掌管锦衣卫,正与仇鸾争宠,严嵩于是再次勾结陆炳一同谋害仇鸾。正好仇鸾病重,陆炳便揭发仇鸾的阴事,仇鸾忧惧而死,皇上于是追究仇鸾责任开棺戮尸。此后皇上更信任严嵩,与从前一样宠幸。两次斗倒关键政敌,都离不开陆炳的帮助,可见,有一个皇帝身边的人做朋友,有多么重要!

让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这位军二代+侯二代的仇鸾大将军故事。

宦海沉浮认贼作父

仇鸾有个当侯爵的大将军爷爷,起步自然不低。不过,他也有自己的本事。史载:鸾少读书,能文,颇有勇略。不仅是武将,还有文化,嘉靖三年,仇鸾因在“大礼议”事件中支持嘉靖,受到皇帝重视。很快受命统领京城十二团营之一的显武营,这是皇家禁卫军了,说明仇鸾进入皇帝的视野。嘉靖八年三月,他升任两广总兵,即两广军区司令官,做了高级将领。

嘉靖十七年三月,嘉靖想要征讨安南,任命仇鸾征夷副将军,充为总兵官。这个总兵不是普通总兵官,而是征讨军司令官,佩副将军印,所以仇鸾就翘了尾巴。符合他的个性,骄横跋扈贪婪狠毒。

到了广东,仇鸾牛逼大了,想让两广军区司令员(总兵)安远侯柳珣对其行跪拜礼,柳珣想,我们俩都是司令官,都是侯爵,凭啥我给你小子跪拜?果断拒绝。见柳珣不低头,仇鸾就弹劾他。事情告到嘉靖那里,嘉靖不傻,下旨责备仇鸾轻慢自傲,召他回京。

李三曰:类似的事,我曾经经历过。因为工作关系,我跑NS区新闻跑过很长一段时间,一位街道素鸡因为资历很深,所以被提拔为副局级干部,这下可了不得,趾高气扬把谁都不放在眼里。但是孰不知,把人都得罪完了,大家都是正处级的街道素鸡,就你高一级,也没卵用,既不是区领导也不是市领导,翘尾巴干嘛呢?所以,后来此人被揭发检举,处分尤为严厉,直接被勒令辞去公职,就是因为没有任何人喜欢他,机尾调查时没有人为他说好话。

说回到仇鸾,被召回京城后恩宠不减,此后又担任宁夏总兵,以前将军的身份护驾皇帝到承天南巡,后来又担任甘肃总兵,加封宫保。宫保是荣誉职位,明代是太子太保的简称。

仇鸾在甘肃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灯,和陕甘总督曾铣相互争斗,由于贪污腐化一屁股屎,仇鸾被弹劾逮捕下狱。如前所述,仇鸾与严嵩结成战略同盟,拜为义父,在狱中上书弹劾曾铣,然后得以出狱。

两个史诗级的大忽悠

嘉靖二十九年六月二十五日,鞑靼进犯大同。总兵张达、林椿战死。闰六月初三,朝廷启用仇鸾镇守大同,恢复了他宫保的头衔。仇大将军开始了开挂的人生,行事风格与历朝历代诸将迥然不同,千载难遇,他第一怕与鞑靼军队硬钢,经常贿赂对方;第二是跟着人家不离不弃,目的是为了检漏,捡几颗首级回去报功。

当时有个叫时义的人,是仇鸾做提督时候的旧仆;还有个叫侯荣的人,是太原的艺人。二人灵活乖巧,仇鸾任命他们二人为亲信。

不久鞑靼军队逼近大同城,仇鸾首先想到的是将要战败被皇帝追责,哭丧着脸都能挤出水来。时义、侯荣对他说:“主公不必担心,俺答刚刚请求互市,廷议还没有定论,这条政策还有讨论的余地。”

李三曰:时义侯荣两人堪称史诗级的大忽悠,对时局有精准分析,先找准关系忽悠俺答,再通过仇鸾忽悠皇上,最终让马市和议如愿达成,所有过程和结果均被精确算度,精准拿捏!

时义、侯荣带着金银财宝潜进鞑靼的营地,结交了俺答的干儿子脱脱。这幕似乎很熟悉,从刘邦白登山被围,陈平贿赂大单于阏氏,后续还有李渊贿赂颉力可汗,游牧民俗看起来很吃贿赂这一套。

这两位爷委托脱脱对俺答汗说:“我大明将要允许开市,我家将军会向皇上陈情,因此请让贵军经过大同时不要攻击。”

李三曰:这都属于政治骗子了,马市开放八字没一撇,离皇上批准还差得远呢!

俺答果然接受了仇鸾的贿赂,送给他们箭和旗子作为信物,与仇鸾结盟。李三曰:记住这段,后面仇鸾就是因此身败名裂的!所以,暗中交易最好是不留证物,哈哈!

不过搞笑的是,俺答接受了贿赂,他倒是不进攻大同了,转头直奔大明帝国首都北京而去!仇鸾急得要发疯!

时义、侯荣这两名大忽悠也确实厉害,胆大心细逻辑严密!忽悠完俺答又接着让仇鸾忽悠皇上。他们出了主意说:“主公莫慌!狗日的鞑靼军队向东进袭京师,这是上天降下来的功劳。别人都不知道,唯独我们知道,主公您主动请求保卫京师,当可建立不朽功勋,并且能够得到皇上的欢心。”仇大将军一听非常高兴,立即上奏说:“皇帝陛下,我军斥候侦查到鞑靼军队正向东行进,将要进犯蓟镇,担心京师恐慌。我请求陛下让我火速驰援,迎战鞑靼军队,或者直接到通州去防守,全听皇上的命令。”嘉靖果然大喜,下诏让仇鸾留在居庸关防守,如果听到警报就入关救援。

“憨豆先生”领兵打仗


憨豆先生

仇鸾这位“大将军”打仗充满了戏剧性,像是个憨豆先生,很多次是上天给他掉馅饼。

八月十六日,鞑靼军队果然从蓟镇进攻古北口,进犯京师。嘉靖更加相信仇鸾,下诏让他入关增援。仇鸾和副总兵徐珏、游击张腾等人,率领士兵在通州的潮白河西岸列阵。过了两天,鞑靼军队向西渡河。鞑靼军队的前锋有七百骑兵,逼近安定门外,仇司令却不敢和他们作战,只是紧紧尾随着他们而已。徐珏不错,引诱鞑靼军队到了白河、孤山,在此设伏,斩首十三颗,夺战马十匹。于是仇鸾把战绩汇报给嘉靖。嘉靖高兴地说仇鸾立了功,就拜仇鸾为平虏大将军,节制三品以下的文官和总兵以下的武官,并允许他用军法处置不听号令的人。这下真成大将军了!很厉害的,节制各军区司令的大将军!

仇鸾尾随鞑靼军队到东直门下,很幸运又捡到六个战死的鞑靼士兵尸首,他命人砍下首级献给嘉靖说:“这是我作战得到的战绩。”这位大将军看起来像是专门捡垃圾出身的!当时,巡抚保定的都御史杨守谦也率兵入关勤王,被嘉靖提拔为兵部左侍郎。但杨守谦谨慎,不敢和鞑靼军队正面作战,比仇鸾会捡垃圾差一丢丢。这一对比,嘉靖便更加信服仇鸾是将才了。

但是百密一疏,仇鸾千算万算漏了一项,由于俺答跑得快他紧赶慢赶来勤王,匆忙入关没有带够军粮,户部后勤也跟不上。仇鸾手下的大同士兵两三天才能得到几块干烙饼,也没有带齐足够的水壶、做饭的锅碗,又饿又累,仇部本就散漫骄纵,便去附近村庄抢粮抢钱财物。仇部士兵也很聪明,解开发髻绑了辫发,冒充鞑靼人闯入村落,一旦被抓住,他们就谎称自己是辽阳军——鞑靼人称朵颜军为辽阳军。京中于是有谣言说辽阳军叛乱了。

镇守通州的都御史王仪逮捕了作乱的大同士兵。皇帝得知后却说:“大同军队最先入关救援京师。即便有掳掠民众的情况,也是出于饥饿疲惫的原因。怎么能使他们受委屈呢?”反而下令逮捕王仪,兵部尚书丁汝夔奉嘉靖的旨意下令:“不得抓捕大同的士兵。”仇鸾军队对百姓侵扰的程度,更甚于鞑靼军队。

话说俺答军队攻不进北京城只有向西撤退,仇鸾出兵尾随他们到白羊口。白羊口的守将截击鞑靼军队,于是后者被迫向东返回。仇鸾的军队突然和他们相遇,鞑靼军队措不及防,就被杀了几个落单的骑兵和一些牧民,仇鸾便把这报成“斩首80颗”的战绩献给朝廷。闻讯大喜,朝会上嘉靖加封仇鸾太保兼太子太保。

这场事件史称“庚戍之变”,在俺答汗率军进入关内的这16天里,大同士兵抢掠民间的事件一直未有消停,民间受到仇部误导,以为作乱的是辽阳军。丁汝夔女婿当时担任辽阳军的将领,民间就有谣言说丁汝夔袒护女婿和同乡。加上庚戍之变鞑靼掠夺“诸州县报所残掠人畜二百万”,嘉靖皇帝极为愤怒,于是鞑靼军退后,丁汝夔、杨守谦被判死罪。丁杨两人真是冤枉透顶!

马市之议终于在朝廷过会了

经此一役,嘉靖奋发图强,筹划反击鞑靼。嘉靖二十九年,他改革兵制,改十二团营为三大营。任命仇鸾为都督加太傅,吏部右侍郎王邦瑞为兵部左侍郎兼右都御史,一起料理军务。翰林编修赵时春、主事申旞,因为知晓兵事,添补为兵部主事,巡视营务。

自此,嘉靖对仇鸾言听计从,圣眷日隆。仇鸾收受了很多军中将领的贿赂,上奏提拔他们,权势堪比后世的财厚伯熊副主席。仇鸾势力雄厚,从这个时候开始与大学士严嵩争斗。

晋陕两地有很多知道仇鸾和鞑靼勾结的人。仇鸾害怕被揭发,便对皇帝说:“不久前营制一新,我奉严厉的圣旨,想要一改从前士兵们贪图安逸的习惯。但我顾虑到人情世故,可能有人会诽谤我。我乞求皇上不遗余力地支持我等,并惩治那些传播谣言的人。”嘉靖欣然同意,答复说:“朕允许仇鸾自行推举将领,不必经过兵部的同意。”他也加了一个限制条件:仇鸾一定要把鞑靼驱逐到三千里外,像先祖的时候那样。这意思其实和崇祯平台召对袁崇焕差不多,给你兵马钱粮给你足够权力,但是你得把蒙古人彻底击败赶跑,像太祖成祖时候一样。仇鸾没有像袁崇焕那么冲动说了五年的具体时间,他用了一个拖字诀说:“现在是冬天,鞑靼的马正肥壮。请在来年春天的时候给我时间,我将选拔名臣到宣大等地,观察鞑靼的动向,逼退他们,一定不让皇上担心北方的形势。”这通说辞其实就是空话,忙着修道扶觇的嘉靖特别受用这种正确的空话,看了很高兴,夸奖了他,并把仇鸾的答复给兵部传阅。

其他兵部大臣当然不傻,知道仇鸾在忽悠皇上,不久申燧上书谈论军事事务,暗中影射仇鸾。嘉靖把这封奏疏传给仇鸾看(不知是什么心理),仇鸾就向嘉靖进谗言。于是嘉靖把申燧下锦衣卫镇抚司拷讯。因为这件事,朝廷索性革除了三大营的巡视官。

其后,仇鸾的上疏都由嘉靖在内廷批示,不下内阁讨论。这是完全违反明朝办文流程的,相当于仇鸾直接上达天听,内阁成了摆设。众所周知,明代办文是上疏后内阁票拟,提交皇上签署意见,皇上不办文不再发还折子叫留中(很少出现),皇上批复以后内阁也可以进一步讨论决定是否执行。

在时侯二位高参(大忽悠)的建议下,仇鸾趁机进一步玩起了花,他忽悠嘉靖说:“鞑靼势力在边疆久已酿成祸患,要数宣府大同最为严重;因为鞑靼人的大本营,就在我们边境旁边。我们有墩台,鞑靼人就占领它们;我们有士兵,鞑靼人就和他们交易往来;鞑靼得到我们逃亡的百姓或者叛国的士兵,就安抚他们。鞑靼人口众多,生活资料都要从中原获取;如果求之不得,就一定会大举进犯。鞑靼团结而强大,我们分散而弱小;鞑靼用安抚我们叛国士兵和逃亡民众的方式,知道了我们的情报,而我们却坐在原地,耽误了作战的时机。所以鞑靼人每年都深入侵扰我国,没有不得到利益的。从前鞑靼人请求入贡贸易,廷议却没有一个确定的结果。前任总兵周尚文趁鞑靼安分的时候,私下里和他们贸易。鞑靼人稍稍满足了心意,就不进犯我国。与其让边疆的大臣私下里和鞑靼往来,不如朝廷在明面上给鞑靼赏赐。如果皇上施以恩泽,发布诏令,在辽东、甘肃、蓟州、喜峰开放互市,那么鞑靼人将世世代代向大明称臣。这和边关的军人小吏自己结交鞑靼人比起来,功业要大得多。”

嘉靖看了仇鸾的奏疏,被忽悠得五迷三道,觉得挺有道理呀,朝廷关于开马市的讨论就开始了,按现代术语说,就是上会讨论了。


宣大开马市画像

嘉靖三十年(1551年)三月初四,马市之议已成(朝廷过会了),朝廷让经略侍郎史道主持这件事。兵部主事杨继盛(对,就是后来死劾魏忠贤的那位),劝谏阻止,被贬为狄道典史。

同年,仇鸾提督京营戎政,想要进一步节制九边诸将。王邦瑞坚决反对,上疏弹劾仇鸾“跋扈不道”,军政由一人负责当然是不应该出现的局面,而且由北京军区丝另统帅边防军所有将领,这是极度危险的。然而,仇鸾巧舌如簧,向嘉靖中伤王邦瑞,皇帝脑子一热最终免了王邦瑞的官职,导致军政上仇鸾一人独大的局面终于形成。

马市从开到关停只有一年半

说到马市这件事,平心而论仇鸾是有功劳的,起码在短时间内缓和了汉蒙边境战事。

由于游牧文明在生产资料上依赖于农耕文明,若无法边贸通商,匈奴人突厥人契丹人蒙古人就只能南下掳掠。蒙古俺答汗自嘉靖十七年(1538年)至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先后八次求贡,每次都被拒绝。而战事也无休无止。

庚戌之变后,仇鸾力陈贡市之利,并提出了具体方案:“效仿辽东与女真、朵颜三卫互市的旧例,在大同五堡边境外开马市。朝廷发马价银十万两,精细绸缎等物品,交换蒙古的马匹。宣府、延宁诸镇也和少数民族部落就近贸易。每年开四次马市,并限制贸易额。马市进行期间,军事防御工作照常进行。”经廷议讨论后,朝廷决定每年开市二次,每次给马价银万两,同意了蒙古互市要求。

请注意,文官们在仇大都督的方案里做了手脚,四次变两次,马银从10万两缩水为1万两。这样的互市力度实际满足不了蒙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埋下了马市谈崩的隐患。

马市开放的最初阶段,汉蒙如同蜜月佳偶,相处非常融洽温馨,甚至出现了对方国家令到人亲临现场的感人场面。

起初,大多数蒙古人很开心,友好通商。例如嘉靖三十年四月二十五至二十八日,明朝在大同镇宪堡开马市。俺答挑选良马进行贸易,并亲临市场巡视。又如嘉靖三十年冬在花马池进行的马市,狼台吉等人约束部落,使得当地安宁。综上,嘉靖三十年上半年,马市的积极效果是明显的。边境的战事大幅减少。

然而,如前所述,文官们将马市的规模缩水到试验田版本,明廷和蒙古在马市的时间、地点、商品范围、交易金额难以达成一致的意见。蒙古人开始不高兴了。

你大明只出那么点银子,给点丝绸换走我们的良马,还积极做军事战备,这是蒙傻小子呢!

嘉靖三十年七月,蒙古请求以牛羊交换菽豆(这是饲养战马最重要的战略物资!)被拒绝后,本来准备贩卖牛羊的牧人进入大明境内大肆抢劫。十一月,俺答汗因其在辽东开市的申请不被允许,三次大举入边,在大同抢掠畜产。十二月,俺答请求在弘赐堡开市。御史李逢时以“朝廷禁止非时开市”为由拒绝了俺答,俺答于是放纵手下大肆抢掠。

此外,在互市过程中,也开始出现蒙古部落不守规则的事件。在宣府、大同,一些蒙古人出售羸弱的马索取高价;若汉人不同意交易,他们就入边劫掠。更有甚者,如俺答妹夫卜吉哥,白天卖马,晚上就带人潜入城镇夺回他们的马匹,马匹认主嘛,所以没有任何障碍地潇洒疾驰离去。

仇鸾虽然力主开市,却没有维持马市治安、震慑蒙古的能力。也由于文官系统莫名其妙地压制马市交易的规模次数,满足不了蒙古人的需求。嘉靖三十一年春正月及二月,俺答汗两次进攻大同;后面,俺答汗率万人大举入塞,直抵怀仁劫掠。

至此,马市已经完全失去了减少边关战事的作用。嘉靖三十一年九月二十四日,嘉靖下令各边开市悉行停止,有异议者斩。明蒙关系缓和的最后希望也随之破灭。马市在嘉靖朝,只开了一年半。

仇鸾看到了马市这盘大棋失控,于是请求征讨鞑靼,嘉靖就把都御史史道返回。马市算作告停,对于仇鸾来说,政治前途自然是减分的。

仇鸾主持的这次马市虽然失败了,但它将贸易与朝贡分离,为将来隆庆和议后明蒙互市贸易提供了经验,可以说是明蒙贸易方式由朝贡贸易向互市贸易的转折点。

边贸(马市)对于明朝帝国的命运,影响是深远的,后来的后金也是不断要求开市,被崇祯严词拒绝。后文再详细讲述。

牛皮大将军的妙计露了馅

嘉靖三十年八月,马市的祥和气氛已经被蒙古人要求交换菽豆所打断,文官们群情鸡昂:蒙古鞑子居心叵测,这是要造反啊!可以想象,朝会上必然七嘴八舌同仇敌忾:你看看,我说的对吧?就是不能给他们更多银子吧?要是开市开的次数多了,紫不腚蒙古人还拿着我们的钱去扩充军备呢!

其实换个角度思考,蒙古人也可以一样去想大明帝国,你们总是买我们的良马,却去加强边关的战备,这不是让我们自己打自己嘛!


蒙古骑兵

闲话少叙,在正义的清流压迫下,仇鸾领着京城三大营的二万七千多精锐部队,溜溜达达终于磨蹭到达白羊口,巡视关隘后却不敢迎战敌人(其实也没必要开战,毕竟此时鞑靼军队没有大举入侵),就找了个托词说:“朵颜三卫引来敌人进犯,请求让我先移兵讨伐他们。”总督何栋早就看不惯仇鸾,装作很纳闷地说:“你此行花费数万两军费,是为了讨伐俺答,怎么有精力转头去进攻朵颜呢?”仇鸾便说自己在边关坚守一个月再回去。恰好明朝有两个给鞑靼做向导的叛贼——哈舟儿和陈通事,逃入了朵颜三卫,何栋诱捕了他们。报功折子呈上去,皇帝老儿也说这是仇鸾的功劳,加封他为太子太师,增加他的俸禄和恩荫。其实并不奇怪,报军功时,往往是级别最高军职最高的长官,领头署名上奏。明清两朝皆是如此,曾国藩克复天京,报的首功还是官文呢!

仇鸾与山东按察司兵备佥事赵时春有宿怨,回京路程看到赵时春在山东招募的精兵,一时眼热,想要吞并,便散布流言说赵时春苛待士兵。次辅徐阶听闻此事,和陆炳一起出城犒劳这些士卒,对赵时春慰问有加,回来以后通过太监麦福之口,将实情传达到嘉靖耳中,才使仇鸾的图谋没有得逞。仇鸾因此对徐阶心生不满,但因为正和严嵩争斗无暇顾及。

第二年,鞑靼多次侵略边境,朝野追究缘由,认为根子就在仇鸾,舆论矛头指向了他。“憨豆将军”仇鸾开始设计作战方略:“每个镇选拔一万人的敢死队,跟随我作战。北虏进犯时,请命令各将领不要拦截,放任他南下。我在南面拼死战斗,兵部尚书赵锦带精兵从北面包抄,南北夹击打败他们。”他又说:“在京城附近作战也可以。要让敌人长驱直入,使他们放松警惕。”

京官们面面相觑,非常震惊:“放任鞑靼直驱京城,如果我军不能取胜,该怎么办?”皇帝也觉得这条计不靠谱,拿我京城做第一道防线?放着宣府大同宁武关白羊关各要塞城堡的精兵不阻拦,为毛要兵部尚书带精兵从北面包抄?仇大将军的“妙计”无疾而终了。

不久,鞑靼军队进犯大同的次数更多,仇鸾内心不安,请求带兵出征。


首辅严嵩

经历这次仇鸾献“妙计”之后,嘉靖开始询问内阁首辅严嵩的意见。严嵩与仇鸾不和已经公开化了,当然希望能通过此战把忘恩负义的王八蛋干儿子扳倒,开始给仇鸾上药:“皇上应该听从仇鸾的话。但他一定要擒获并杀死鞑靼军队的统帅,才能称得上功劳。否则小打小闹没有意义。”嘉靖这时并没有完全放弃仇鸾,安慰仇鸾说:“只是一些零散的敌人罢了。你只管调兵,驱逐剿灭他们。”边境小摩擦很快消停,按下不表。

又过了一段时间,鞑靼大举入侵。嘉靖让严嵩和兵部讨论这件事。兵部尚书赵锦说:“我才疏学浅,未能为上级分忧。平定鞑靼、安定边疆的任务里面,运筹帷幄、调配军粮、侦查鞑靼的情报,是我份内的事。而大将军仇鸾所调的军队总共有三万八千人,各路精兵都汇聚在他那里;剿灭凶徒、报答陛下,这是大将军的职责。”嘉靖的态度有了变化,之前让仇鸾一人独断,现在变成了让严嵩与兵部共同讨论。

嘉靖三十一年三月初六,嘉靖命令仇鸾带兵到大同出征。嘉靖还特批兵、户、工三部侍郎及各部委办高级官员从军,都隶属仇鸾幕府中。仇鸾对于文官内心充满怨恨,不是你们谗言我何至于带兵出征?于是苛责这些大臣,动辄以军法处置随征的文官。这就是仇鸾在作死,本来在军中很傲慢,现在当起整个文官系统对立面了!

话说,仇鸾因为是高干子弟,一贯轻视地方将领。他巡边时,只有总督才敢和他并排行走,巡抚只能跟在他的身后,而守备一类的小官竟到了在他身边服侍的地步,而仇鸾骄横,坦然受之。仇鸾更加轻视文官大臣,连严嵩也不放在眼里,趾高气扬,可以说得罪了几乎所有人,最后仇鸾获罪被追戮,也是严嵩、陆炳、徐阶三人共同促成的结果。

大学士严嵩眼看仇鸾要垮,便不断给他上药,对皇上说,仇大将军不能一直避战。嘉靖于是传旨给仇:“一定要重创敌人。”仇鸾被迫在泥河与敌人交战,他的家丁率先深入敌阵,结果被打得大败,幸好有游击时陈给他们殿后,才得以逃脱,参将欧阳安从侧翼攻打敌人,斩获二十多颗首级。仇鸾反而诬陷战友说:“上个月我出兵泥河,杀死了二十多个敌人。但由于游击时陈、参将欧阳安不勇敢,才没有大胜。我将会厉兵秣马,彻底摧毁敌军。”这次嘉靖没有治二人的罪。仇鸾为了嫁祸他人,屡次诽谤赵时春,还诬陷成国公朱希忠通敌。嘉靖也没有相信他的话。

过了一个月,仇鸾上疏说:“我出兵镇川堡,到了猫儿庄,敌人从沟下伏击我们。我军虽然有死伤,但斩首五级,缴获了三十匹马。因此我为诸将请赏。”兵部尚书赵锦说:“出兵攻打敌人,应当取得全胜。我们不像别的少数民族,敌人来了才仓促应对,然后把被迫反击作为功绩。”嘉靖说:“众将冒死作战,应该赏赐他们。”又大赏仇鸾。

不久,因为军队屡战屡败,嘉靖召仇鸾返回,并且禁止他再调动边境的兵马。别的东西好吹牛,打仗吹不了牛,以前靠运气,这次运气不站在仇鸾这一边,而且他带去的大量幕僚都是从朝廷派去的,对仇鸾怨恨已久,他们和皇上可以有专启密奏。这下子,“吹牛”大将军的牛皮是露了馅了。

开棺戮尸传首九边

仇鸾内心感到恐惧不安,乞求将自己罢免。也是试探皇上的意思,辞职就辞职嘛,干嘛要请求皇上将自己罢免呢,皇上这时还没有完全放弃仇鸾,没有批准这条奏折。

嘉靖三十一年八月十九日,鞑靼进犯的军报又到来了。仇鸾背上生了疽(对,就是传说中徐达大将军得过的那种病),知道大势已去,仍然请求带病作战。嘉靖已经知道仇鸾是个废物,阻止了他,并下诏收回了他的大将军印信,用陈桧取代仇鸾。


陆炳剧照

墙倒众人推,仇鸾的另一个敌人,大学士徐阶半点没敢耽误,趁机提交密疏,揭发仇鸾通敌误国的罪状。嘉靖大惊,命令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炳暗中查探。陆炳素来厌恶仇鸾,经常窥探他的一举一动。仇鸾贿赂俺答一事,他调查得一清二楚。陆炳虽然想要揭发仇鸾通敌,但担心没有证据,于是派人诱使时义、侯荣尽快逃到鞑靼去。时义、侯荣这两个大忽悠,这次也相信了陆炳的忽悠,各自出逃!次日,即八月二十二日,仇鸾得知二人逃跑后一惊之后死掉,年四十七岁。仇鸾曾经陷害夏言、曾铣,时人认为这是夏言、曾铣的冤魂化作了怨鬼,用斧子劈砍仇鸾的后背所致。

陆炳派人拦截抓住了时义等人,审讯获得成功。奏报说:“仇鸾镇守大同时,私自和俺答勾结,贿赂他们金钱等物。俺答也赠送仇鸾箭和旗子作为信物。时义等人一直为他们送信往来,如今害怕罪行败露,就逃往鞑靼,想要引导敌寇入侵。”皇上大怒,命令陆炳和三法司追论仇鸾的罪状。虽然仇鸾并未谋反,但会审人员在八月二十五日上奏说:“仇鸾犯了谋反罪,应当追戮。”

老实说,陆炳这种欲擒故纵的方法我也经历过类似的故事。话说当年FT区,机尾要查一个官员,怎么盘问也问不出结果,也没有什么证据拿捏,机尾想了一个办法,装作无奈,把官员放回家了。这位官员大喜过望,以为平安无事逢凶化吉,遂约来几位麻友搓一桌,搓就搓嘛,带的银子还挺多,都是几十万一包,机尾听个正着,于是在方城酣战时破门而入,逮个正着,后面,也就顺理成章交代了哈!

于是嘉靖震怒,(好像,皇上经常对昔日的亲信震怒,例如明武宗对于刘瑾,雍正帝对于年羹尧)下旨破坟劈棺,砍下仇鸾的头传示边境九镇。他的父母、妻子、儿子和时义、侯荣全部被斩首,妾、女儿、孙子分发给功臣家里做奴婢,查抄财产、没入国库,家属流放,党羽都各自获罪发配。兵部尚书赵锦、光禄寺卿董懋中因被弹劾是仇鸾的朋党,也被治罪。

仇鸾曾在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谗害杨守谦。杨守谦在西市遇害的日期,是八月二十六号。后来,仇鸾在死后第三天东窗事发。他被剖开棺材、砍下头颅传示九边的日子,也是八月二十六号。时人说这是天道轮回、报应不爽。

仇鸾轶事典故

误买凶宅

京城的东城大街有个叫石大人胡同的地方,早先,明英宗把这里的宅邸赐给了忠国公石亨。后来,石亨以谋反罪论斩,家产被抄,他的这处宅子很久没有人敢居住。后来,仇鸾买下了这处房产,权势不下于石亨,结果死后也因为谋反罪被追戮,满门抄斩,比石亨更加悲惨。之后,严嵩又买下了这处凶宅,结果也被抄家。到了万历年间,石府的主宅被改造成了冶炼铸造物品的工坊,而偏厅被赐给了宁远伯李成梁。李成梁父子六人,都做到了一品大帅。等到李成梁病逝、李如松战死后,李如松的长子李世忠继承爵位,便吃喝嫖赌,把家产全部败光了。沈德符和谈迁都认为这座宅子风水不好。

八佩将印

仇鸾先后八次配将军印。最初,挂靖北将军印,镇守宁夏;第二次,为征蛮将军,镇守两广;第三次,以都护前将军的身份,扈驾承天;第四次,作为征夷副将军,征讨安南;第五次,挂平羌将军印,镇守甘肃;第六次,凭借征西前将军、太子太保的身份,镇守大同;第七次,作为平北大将军,抵御敌人;第八次,以太傅的身份,掌管京营戎政挂印。明朝除了仇鸾只有朱永有这个经历。

银印密疏

嘉靖朝许多大臣都曾获赐银印,用来印封密疏。但其他大臣的印上都是““学博才优”“忠勤敏达”之类的四字短语,唯独仇鸾的两块银印上分别写着“翔卿”和“朕所重唯卿一人”,分外亲密。

参考资料——

《国朝献征录·仇鸾始末》《万历野获编》,《明世宗实录》,《名山藏·仇鸾传》,《嘉靖以来首辅传》,(明)高岱《鸿猷录》卷一六《追戮仇鸾》.

李挺.明嘉靖年间苏佑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学报,2018. 38

《弇山堂别集·卷四·八佩将印》,卷一一《皇明异典述六·赐印记》

秦博.试论嘉靖朝“银印密疏”的使用,故宫学刊,2013

《明书》王世贞

《明代名人传》,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