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查看详情

“如果能有这样的一个科技产品,该多好啊。”

银发经济和科技创新,一个是人生必经阶段,一个是时代发展洪流,怎么让两者有效结合,让科技企业能真正了解老人的需求,设计出更实用的科技养老产品,让老人充分享受到科技发展的利好。

橙调队来了,本期橙调队和杭州各大社区联动,记者走进基层,面对面访谈了近百位70岁以上的老人,深度调查老人需求,寻找科技和老年需求之间的契合点

在本次面对面调查中,老人们纷纷打开思路,畅想助老“黑”科技,各种脑洞让记者也感慨,以前以为老人的需求就是走不动、吃不了、听不见、看不清这些方面,没想到老人们的实际需求这么细,想象力这么丰富。


橙调队,用调查说话,来听听老人们对科技的想象。

特别鸣谢:上城区南星街道,上城区水澄桥社区、红梅社区、大学路社区,西湖区东山弄社区、花园社区,拱墅区的仓基新村社区、卖鱼桥社区、长乐苑社区、拱宸社区,钱塘区湾南社区。

82岁何爷爷

困难:一走路就摔跤,睡觉没法翻身

希望拥有:智能纠正身位的设备,帮助走路,帮助翻身

何爷爷今年82岁,由于10年的帕金森综合征,一直无法正常走路。除了四肢变得僵硬,每天某些时间段,双手也会止不住地颤抖。

尽管这样,何爷爷还是想站起身来走走路。只要他的老伴李阿姨不注意,何爷爷就会偷偷从轮椅上站起来。有时候拿拐杖,有时候不拿。


不过何爷爷起身后,身体都是向前倾的,重心不稳,十分容易摔倒。记者看到,何爷爷的额头上贴着一块不小的膏药,李阿姨说,这是他前一天走路的时候摔的,身体情况不允许大费精力地去医院了,因此只能自己贴涂膏药。

李阿姨还提到,何爷爷睡觉需要翻身的时候,需要自己帮忙。家里用的乳胶产品还是挺软的,但是躺卧总是用一个姿势,还是容易生褥疮。

何爷爷则说,他们都不喜欢请保姆,觉得自己的身体还能自理。

心愿1:重心不稳,经常摔倒。想要正常走路,希望可以研发出智能纠正身位的设备,最好还能添加预警功能。

心愿2:长期躺卧一个姿势,容易生褥疮,老伴也老了,力气不足,帮忙翻身太辛苦也翻不动,希望可以制造出智能机器臂帮助翻身,减轻家人负担。

74岁李阿姨

困难:每天老伴要吃很多药,在家也会摔跤

希望拥有:智能药盒、智能地板缓冲防止老伴摔痛

李阿姨今年74岁,老伴得了10年的帕金森综合征。

“10年前的时候,他走路不对劲,有点机械化,走着走着还容易停住。之后,儿子就带老何去医院检查,医生说这是帕金森综合征,需要长期服药。”

年龄大了之后,需要服用的药物也越来越多。治疗前列腺的药、治疗帕金森的药、治疗中风的药,林林总总算起来,有八九种。每天,李阿姨 都会把老伴吃的药备好,放在药筐里。


“担心未来有一天我们的记性不好了,就会忘了吃哪种药、吃多少药。我们住一楼,出门没有问题,但在家他也会摔跤,有时候会撞得头上瘀青。”

心愿1:希望可以拥有智能药盒,自动拣药还能提醒每天什么时候服药,并且在服药后可以自动锁上盒子,以防忘记。

心愿2:由于帕金森综合征,老伴隔三差五就会摔倒,希望可以在家安装智能地板产品,可以在监测到老伴即将摔倒的时候进行缓冲。

76岁梁阿姨

困难:和孙子见面难,换纸尿裤

希望拥有:智能纸尿裤和想象中的亲情传送技术

梁阿姨今年76岁,老伴章爷爷80岁。去年,章爷爷在剃头发的时候,出现了低血糖的症状,直接昏了过去,把周围人吓了一跳。由于身体不好,章爷爷的前列腺也动过手术,偶尔会有漏尿的情况,需要定时更换纸尿裤。

梁阿姨说,现在她还是有能力照顾老伴的,章爷爷也能自己更换纸尿裤,但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尤其是上次章爷爷还在众人面前晕倒了,梁阿姨也比较担心章爷爷一个人的时候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我们家也没有购买身体监测类的东西,说实话,市场上监测血压、血糖的仪器,品类比较多,吃不准哪个比较好用。”

梁阿姨说,之前两个人身体好的时候,还帮儿子带过孙子。那个时候孙子5岁,现在10年过去了,孙子上了中学,他们见面的次数也比较少。

“我们老两口没有和儿子他们住在一起,以前还有精力过去给他们做做饭,现在赶来赶去挺累的。但是我们也希望能够经常见到孙子。”

心愿1:目前老伴可以自己更换纸尿裤,但是不知道未来的身体情况,希望可以拥有智能化的纸尿裤,可以把秽物转化成干净的东西。

心愿2:市场上监测身体情况的产品是否好用难以分辨,希望可以改进目前监测身体血压、血糖等情况的产品。

心愿3:由于年龄增长和身体情况,和孙子见面频次变少,希望有想象中的传送技术,更容易和亲人团聚。

83岁金奶奶

困难:咀嚼难,走路难

希望拥有:能恢复走路功能的产品、帮助咀嚼的产品,高性价比的家务机器人

金奶奶今年83岁,最近两年身体不是特别好,还患有足底筋膜炎。不过,平常她也不需要拄拐杖,可以勉强走路。但是,走台阶的时候,要么需要靠着扶手走,要么需要别人帮她一把。

金奶奶的牙齿也不太好,牙龈常常发炎,需要服用消炎片,大牙连青菜都咬不动。因此,吃东西的时候,金奶奶都是拿门牙咬断或者咬碎,再放到臼齿处咀嚼。

金奶奶现在还能做做家务,她觉得每个家政阿姨的能力和态度都不一样,把自己的养老生活交给别人,有点不太放心。

“现在科技发展,未来家务机器人可能也是一个流行趋势。如果家务机器人可以满足养老的基本需求,价格也不是太高,我很乐意试一试。”

心愿1:走路不便,希望可以拥有恢复走路功能的智能工具或更加轻便实惠的“外骨骼”。

心愿2:咀嚼食物困难,希望可以研究出让老人进食更加方便的智能器具。

心愿3:对家务机器人的产品抱有高期望,希望可以拥有性价比更高的家务机器人。

97岁肖爷爷

困难:喜欢运动

希望拥有:安全性高的智能运动产品、帮助咀嚼的产品、全自动洗切炒菜机

肖爷爷今年97岁,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上一排牙齿种了6颗,下面一排全是假牙,家住3楼,虽然有电梯,但平常不怎么出门。

尽管年纪比较大,肖爷爷还是会用家里的跳舞毯和电子设备来运动,不过这些设备对老年人也不是特别友好。去年10月,肖爷爷在跳舞的过程中,不小心摔了一跤,撞到了身后的一把椅子上,第四节颈椎骨骨折,做了手术。

肖爷爷的老伴说,对于年纪大的人来说,做饭也是一件困难事儿,她见过一些自动炒菜的机械臂,但不实用,还不如自己做方便。

心愿1:曾在使用跳舞毯的过程当中受过伤,希望更新迭代老年人的智能运动产品,让产品更加安全,性价比更高。

心愿2:咀嚼食物困难,希望可以研究出让老人进食更加方便的智能器具,或者可以研究出磨合度更高的牙齿替代类产品。

心愿3:希望拥有更加方便使用的洗菜切菜炒菜全自动机。

97岁周奶奶

希望拥有:能背着物品自动爬楼的机器

周奶奶今年97岁,老伴去世十几年了,都是自己一个人居住。

采访周奶奶的过程当中,周奶奶一直夸社区工作人员做得好,经常来看望他们这些独居老人,对失能老人也是极为照顾。

周奶奶说,社区早就在她的家里装上了智能监测机和一键呼救机。门口的监测机可以捕捉到老人的活动,同时,如果周奶奶在家中遇到了困难,也可以拉动墙上的“SOS”信号绳。只要社区工作人员收到信息,就会第一时间上门提供服务。

不过,周奶奶也很体谅社区工作人员的辛苦。“我的子女还有社区工作人员都会经常给我送餐、送东西,但是他们平常还有自己要忙的事情。我住在一层,还算方便。但是很多老人住在没有电梯的楼上,工作人员送东西也是蛮辛苦的。我也不懂什么智能产品,我觉得只要可以帮助到他们的产品,就是好产品。”

心愿:不管是老人还是社区工作人员,拿着东西爬楼梯太辛苦了,希望有能背着物品自动爬楼的机器设备,机器狗机器人都行。

82岁李爷爷

困难:分不清哪些是正规的保健品

希望拥有:可以研发出辨别保健品真伪的智能产品

李爷爷今年82岁,和老伴一起居住。之前看到电视和手机软件上投放的保健品产品,不知道这些产品究竟正不正规,能不能帮助老年人提高身体免疫力。

“有些产品是进了保健食品目录的,有些产品是三无产品。别说老年人分不清,很多中年人和年轻人都分不清。”

李爷爷认为,需要有一款智能软件或者智能产品,最好可以一键扫描,告诉老年人这些保健产品是否在正规的目录当中。如果是虚假宣传,也可以直接报警,避免老年人上当受骗。

心愿:老年人对保健品产品难以分辨真伪,希望可以研发出辨别保健品真伪的智能软件或者智能产品。

78岁李阿姨

困难:喜欢养鸡,但老了吃不消养

希望拥有:智能眼镜虚拟养鸡,还能收获鸡蛋

李阿姨今年78岁,老伴在12年前去世,她常年一个人在农村居住。不过,自己的女儿经常想让她去城市里,和他们一块儿居住。

李阿姨说,她理解女儿的想法,女儿也是想让她住上更好的房子,有更好的家电。

“女儿愿意主动陪我,我很开心,这也说明她很孝顺。但是我知道她工作很辛苦,其实不少老年人最不愿意的就是麻烦儿女。”

以前,李阿姨还在乡下养了一些母鸡。她会每天把鸡蛋收集起来,自己舍不得吃,便留给女儿、女婿和外孙。

“一个人住,想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后来腿脚不便后,也没有继续养了。”李阿姨说,养鸡也算是一种消遣和爱好,但身体情况不允许,之前外孙给她看手机上的一款软件,可以在上面种果树,果树成熟后,还能给家里寄一些水果。

“我也不是很懂智能手机,不太明白这是怎么操作的。但是如果有一种智能化的眼镜,可以让我虚拟养鸡,攒够了分还可以领一些鸡蛋,送给女儿吃,我也挺满足的。”

心愿:希望可以有一款智能眼镜,让自己能够身临其境养鸡,还能获得鸡蛋。

81岁陈爷爷

困难:带孙子要一直弯着腰

希望拥有:帮助老人带孙子的机器人,或者带孩子不用弯腰的辅助机器

陈爷爷今年81岁,腰椎不是特别好,之前帮着儿子带孙女和孙子,感觉腰特别累。

陈爷爷说,小孩子的精力比较旺盛,那会儿刚上幼儿园,要经常带孩子出门玩。“看到孙子开开心心的,自己心里也高兴,出去玩也可以增进亲子关系,我也爱出门走走,但是腰吃不消,小孩子个子矮,我得一直弯着腰,这一带就是五年,现在我的腰椎偶尔会痛,还在中医馆做推拿”。

陈爷爷说,目前市场上似乎没有专门照顾小孩的专用机器人。

心愿1:希望可以研究出能够照顾小孩的专用机器人,或者帮助老人不需要弯腰就能照护孩子的辅助机器。

心愿2:腰椎不是特别好,尝试过市场上的治疗仪,但是效果一般,也没法具体治疗。希望可以研发出腰椎病痛检测机,能够进行初步诊疗,还可以方便医生对症下药。

72岁李阿姨

困难:想去旅游却晕车

希望拥有:治疗晕车的科技产品

李阿姨今年72岁,和老伴一起住。身体方面,李阿姨和老伴都还是比较健康的。不过,李阿姨喜欢出去旅游,最困扰她的是晕车问题。

“别说旅游了,我的孩子都住在城市里,但是我们平常生活在县里。每次去城市里看他们的时候,都需要坐车。我老伴是没什么问题,但是我坐车久了会呕吐。”

李阿姨说,自己尝试过晕车药、晕车贴、晕车膏,但是效果都挺一般。

“我想趁还能动的时候,多去几个城市看看,看看没见过的景色。但是自己不争气,坐完车就会非常不舒服,也影响出行的胃口和心情,甚至不敢和家人一起出远门,担心他们要时刻照顾我。”

心愿:希望可以研发出治疗晕车的科技产品或智能产品。

70岁薛阿姨

困难:没有电梯,买了东西拿不动

希望拥有:能帮忙拿东西的爬楼机器人

薛阿姨70岁,患有关节炎,腿脚偶尔会疼痛。她和老伴一起住在3层,子女住得比较远,只有周末能来探望。但是薛阿姨的房子没有电梯,平常上下楼没有太大压力,一旦要拎东西,便成了难题。

“我一个人走楼梯的时候,一只手拄着拐,另一只手扶着扶手,还是可以行动的。如果我老伴在旁边,也会帮帮我。可有时候出门买了比较重的东西,只能叫老伴下楼帮我拎,也不太好意思请别人帮忙。”

薛阿姨听说,现在有一种爬楼神器,可以把 人慢慢送上楼,不过自己住的小区还没有应用。

“我在网上也看到过这东西,可以把人送上去,但是成本似乎比较高,还怕不安全。另一点是,如果人可以上去,手上拿的东西怎么办?尤其是有些小区的楼梯比较窄,无法安装这么大的设备,感觉还是需要完善一下。”

薛阿姨说,之前和子女出去旅游的时候,住的酒店有送餐机器人,可以自己按电梯和门铃,把客人点的东西送到房间里。“我那天让酒店的工作人员多给我一条毯子,结果看到是机器人送来的,感觉特别好,如果这样的机器人可以用到日常生活中,帮我们搬搬东西多好,可惜机器人只会坐电梯,不会爬楼梯。”

心愿1:改良爬楼神器,使其性价比更高,可以安装在较窄的楼道,也能够帮助老人搬运东西。

心愿2:改进和推广爬楼机器人,能帮助老人搬运重物。

88岁吕爷爷

困难:做饭不方便,没有人陪他下棋

希望拥有:一键烧菜机和智能储菜机,能设计难度的下棋机器人

吕爷爷今年88岁,目前一个人居住。他的房子在5层,并且安装了电梯,出行方面没有什么问题。之前吕爷爷做过白内障手术,自己做饭方面不是特别方便。

不过,吕爷爷的子女住在临平,每个周末都会过来看他。周日的时候,子女会帮吕爷爷做一桌子菜。工作日期间,吕爷爷都是简单吃点儿早饭,中饭一般在社区食堂解决,晚饭则吃上周日的剩菜。

“吃了热,热了吃。素菜一般不会吃很多顿,但是也怕浪费,肉菜的话,可以热好几顿。


“如果有自动料理机或者能在家里就可以把食品长期储存的科技产品,我会考虑试一下。我不想麻烦子女,他们太辛苦了。

“我现在的爱好是下棋,可以找人一起下,但棋搭子不好找,如果机器人可以和我下棋,希望可以设计难度指数,不然怎么下得过机器人。”

心愿1:希望研究出更加智能的自动烧菜机,把食材放进去之后,就能一键成菜装盘。

心愿2:储存剩菜比较困难,希望研究出可以智能保存熟菜的机器。

心愿3:希望交互类的智能产品或软件能够增加互动性和难度选择,对老年人更加友好。

橙调队还在继续收集老人的科技脑洞,科技助老不是口号,关于助老科技产品,无论是生活方面的,身体辅助方面的,还是心理情感需求方面的,请尽情发挥想象力,去想象去设计,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哪怕现在的技术还不够成熟,也能给科技研发人员方向和信心,“哦,原来老人们需要这样的产品,研发它!”


欢迎把您的设计想象告诉我们,可拨打都市快报热线85100000,或者下载橙柿互动App,在求助建议论坛发帖,期待您的参与,让科技普惠我们的长辈,把养老变成享老。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汤晨琛 顾心言 通讯员 冯晨晨 高雯

盛芳蓉 黄美娟 任玥 陈雪 李燕 金美芬

编辑 陈筱妍

审核 毛迪 王晨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