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31日讯 近日,济宁任城区济阳街道运河社区运河东区上演暖心一幕:87岁的独居老人石阿姨就医返家时,因行动不便滞留楼道。正在社区巡查的退役军人公益岗杨传祥见状,立即上前与老人家属合力托举轮椅,稳稳将老人送回家中。这一暖心举动,不仅让老人感动不已,更成为运河社区“军民同心、邻里互助”的生动缩影。
“搭把手”传递军民情
石阿姨身患帕金森病,日常起居由67岁的保姆照料,子女因工作原因无法常伴身边。作为社区老楼长,她曾为社区建设倾注心血,如今因疾病导致身体不受控制地抖动,上下楼成了难题。当日,杨传祥巡查时发现老人一家在楼道前犯难,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我是退役军人,也是社区一员,搭把手是应该的!”杨传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责任与担当。这也体现了社会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助人精神、服务社区的价值理念。
“幸福邻里”温情守护
石阿姨的困境牵动着社区的心。运河社区依托“网格化管理+志愿服务”模式,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的优势,组建“幸福邻里”志愿服务队,队员由小区楼长和热心公益的居民志愿者组成,涵盖多年龄层、多行业背景。服务队定期走访独居、高龄老人,提供精神慰藉与生活关怀。通过社会工作方法的引入,志愿者们不仅为老人提供日常生活支持,还通过倾听和情感陪伴,帮助老人在孤独和精神困扰中找到慰藉。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方式,让志愿服务更加人性化,也促进了志愿者与社区成员之间的紧密互动,营造了互助的社区氛围。
志愿者常上门陪老人聊天、帮忙整理家务,逢年过节送去慰问品,用点滴行动温暖老人晚年。“社区总记挂着我们这些老同志,就像家人一样。”石阿姨感慨道。
“军民共治”情筑家园
运河社区现有退役军人公益岗人员11名,他们既是社区治理的“巡查员”,也是居民身边的“贴心人”。杨传祥的善举并非个例:协助维修健身器材、护送急症老人就医、调解邻里纠纷、火场舍身救人……退役军人们以“退伍不褪色”的精神,在社区一线续写为民服务新篇章。运河社区将进一步深化“军民共治”机制,依托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力量,发动更多退役军人、志愿者参与助老服务,让“幸福邻里”品牌成为社区温情名片。
从“橄榄绿”到“志愿红”,退役军人的身影为社区治理注入硬核力量;从“独居无助”到“邻里守望”,“幸福邻里志愿服务”的温情让“老有所依”照进现实。运河社区以行动诠释:尊老爱老不仅是传统美德,更是一座城市的文明底色。
“能帮一点是一点,老人安心,我们也踏实。”一位网格志愿服务队的楼长这样说。正是这样一群可敬可爱的居民志愿者,让“幸福邻里”的温度,在一件件小事中不断传递。无论是陪伴独居老人、帮助解决生活难题,还是送去节日的问候,运河社区的志愿者们用无私的爱心与行动,诠释了“邻里守望”的真谛,推动着每一位社区成员携手共建温暖家园。
闪电新闻记者 贾鑫 通讯员 辛春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