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七里河小学以校园篮球、足球为核心抓手,成立了近20个体育社团并制定校本课程;王家堡小学用手势操、球类、棋类等活动丰富学生课间;西北师范大学万达城附属学校利用场馆优势,在保障学生安全活动的同时,将社团爱好者的兴趣延伸到每天的课间活动中……

近年来,兰州市七里河区各中小学多举措增加学生体育活动时长,结合学生兴趣,设置丰富课间活动,开展特色趣味社团为学生打造自由放松空间,让学生在体育锻炼和趣味游戏中增强体质,健康成长。

特色体育活动 尽享快乐时光

正螺旋舞龙、八字舞龙、叠龙……新学期伊始,在七里河小学操场上,“龙狮少年”们专注演练各种花样舞龙技巧,跳跃、翻腾、眨眼,一气呵成,这是七里河小学舞龙舞狮社团进行的日常训练。

在七里河小学党总支书记王俊莉看来,开设舞龙舞狮社团课程,既能弘扬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又能让学生更多地学习到勇敢、奋进、团结、拼搏的精神。

不只七里河小学,如今七里河区各中小学致力于推进全员参与的体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操场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每年吴家园小学都会定期举办“校长杯”足球嘉年华活动。足球嘉年华还特别设立了家长参与环节,家长们与师生一同在绿茵场上挥洒汗水,享受足球带来的乐趣。

50米跑比赛中,一、二年级参赛选手们一个个挥洒汗水,在撞线前留下喜悦的瞬间;在“最长的绳子”比赛中,学生一个接一个将绳子劈开连接起来,最终以长度来判定名次……在王家堡小学,每年定期举办的一、二年级趣味运动会是学校开展体育运动中的一项特色活动。

“以‘走出教室、走进操场、阳光体育、健康成长’为目标,每所学校精心策划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在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七里河区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张丽娟说。

课间多了5分钟孩子们玩出新花样

新学期开学以来,七里河区积极响应政策号召,面向全区各中小学下发了《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的通知》,将课间10分钟活动时间延长至15分钟,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参与体育锻炼。

西北师范大学万达城附属学校因地制宜,巧妙设计,将包含健体、益智、趣味的传统地面游戏“画”进校园,为学生打造出一个个别具特色的“地面游乐园”。“我们在绘制跳格子游戏的场地时,做了精心设计。”副校长王慧超介绍,比如把长征途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二十四节气等元素融入该游戏之中,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现在,地面亮了,课间活了。每到课下和大课间,那一块块彩色地面游戏区域,便成了一片片欢乐的海洋。

课间休息时间从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后,安西路小学因地制宜开发了系列课间室外“微运动”项目。与此同时,学校设立了在室内举行的象棋、围棋、跳棋等益智棋类活动,供学生自由选择。

时间有了,课间活动的空间和内容也需保障。“我们鼓励各校丰富课间活动形式和内容,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场地和设施,开发各类资源,拓展活动形式和空间。”七里河区教育局党组成员、教育培训中心主任杨小燕表示。

一体化办学 学生全面发展

2021年,七里河区根据实际,将26所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进行资源整合,与城市的51所学校组建为数个教育集团,探索区域内城乡教育一体化办学,试图破解乡村教育的窘境。

在城乡一体化办学背景下,鲁金玲和弟弟鲁金斌、妹妹鲁金玉被集中到兰州市第二十九中学就读。来到新学校,鲁金玲感受到社团活动的丰富多彩,鲁金斌到足球场上就成了最认真、积极的队员之一。

“整合之后,除了操场、教室、寝室等硬件教学设施提升之外,专业教师的配备,让原来乡村小学的学生接受专业的音体美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兰州市第二十九中学校长曹建说。

“集中办学后,我们紧扣‘乡村振兴’,发挥乡村教育的优势,将课后服务与乡土文化相融合。”七里河区教育局党组成员、教研室主任王伟福说,“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过程中,要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享受到有质量又有温度的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郑芃生)


吴家园小学特色中国鼓社团表演 郑芃生 摄

作者:郑芃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