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特殊老年群体“白天有人帮,晚上无人应”居家照护难题,黄浦区探索24小时应急服务,至3月中旬,全区已签约24小时应急服务老人800余人,服务覆盖全区6个街道。
设立应急服务中心,实现“15分钟”快速响应
依托既有养老服务设施,黄浦区设立24小时老年人应急服务中心,依托“一支专业队伍(拥有应急服务经验的工作人员、护士等)、一个信息系统(24小时老年人安全数据监测平台)、一套服务流程(收到应急需求信息-确认老人状态-应急准备-到达现场-应急处理-后续处理)”,形成“15分钟应急响应(最多15分钟赶到现场)、24小时值守、365天不间断服务”服务模式。当老人出现紧急状况时,可通过智能设备一键呼叫或电话通知应急服务中心,中心安排服务人员15分钟内到达现场,如老人无力开门或无法接电话,通过联系110与开锁公司,确保及时进入现场。
“多亏街道有这个服务,真是帮了我和老伴大忙!”回忆起2个月前发生的事,崔老伯和老伴马阿婆还心有余悸。崔老伯和老伴马阿婆家住瞿中社区,两人都已80多岁高龄。马阿婆患有较严重的高血压,崔老伯身体也不好,行走不便。他们的女儿因为住在青浦,常常无法及时到场为二老提供照顾和帮助。
两个月前的一个凌晨,马阿婆突然感觉一阵头晕、想吐,仿佛整个房子都在旋转。老伴崔老伯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突然他想起前不久街道刚推出了24小时应急响应服务,他们也签约了这项服务,于是便拨打了应急响应热线。
接到崔老伯的电话,24小时应急响应照护经理在快速了解马阿婆的情况后,立即帮助马阿婆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同时联系上了值班照护师和阿婆的女儿。照护师在10分钟内迅速赶到马阿婆家里,查看阿婆的情况并悉心安抚,待120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后,又陪同阿婆前往瑞金医院,帮助阿婆挂号、做检查、拿报告、实时向阿婆女儿汇报检查情况,等阿婆女儿赶到医院方才离开。
构建“6+3+5”模式,实现全周期应急服务
在24小时应急服务中心基础上,黄浦区依照片区划分设置24小时应急响应点,联动街道居委会、楼组长等力量,进一步健全应急响应网络,通过“事前主动关注六类老年人群(高龄独居老人、居委关注老人、居家服务老人、‘老伙伴’计划老人、来电咨询老人和已触发服务老人)、事中快速响应三类需求(日常生活帮助、突发事件紧急处理、紧急联系及信息报送)、事后五项赋能建议(服务方案优化建议、照护者赋能建议、适老化改造建议、康复服务建议、居家服务建议)”,实现全链条、全周期应急服务闭环。
“政府兜底+市场普惠”双轨供给模式,覆及更多需求老人
在实践中,黄浦区按照服务对象进行分层分类,一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兜底保障高龄独居等特殊困难老年群体应急服务需求;另一方面指导承接服务的企业以需求为导向研发个性化服务产品。例如,老西门街道推出单次灵活型服务包和包年安心服务包;五里桥街道推出保障型、叠加型、市场型三类服务包,保障型面向90岁以上独居老人,街道对首次服务进行补贴;叠加型面向街道日间照护中心入托长者、家庭照护床位服务长者、第一日间照护中心康复长者;市场型面向全体老人,通过市场化供给方式,让更多老人按需享受服务。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