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前,上海嘉定区成功获批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在示范项目推进过程中,嘉定区着力构建整合型、智慧化、高品质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

强化功能定位,优化分级诊疗体系

嘉定区卫生健康委介绍,去年,嘉定区纳入上海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区,在“市一嘉定”“瑞金嘉定”“仁济嘉定”3个紧密型医联体基础上,成立了“东南西北”4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

区内三级医院立足处理疑难杂症和重大疾病,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瑞金医院国产质子治疗装置目前临床已完成400余名肿瘤患者的治疗,覆盖肿瘤类型30余种。


在仁济医院的支持下,嘉定区中心医院已设立了6个名医工作站,医院牵头区域19家医院成立长三角泌尿专科联盟嘉定分联盟,进一步拓展疑难疾病、重点病种的诊治“图谱”,完成多项医疗技术零突破,并成为国内首家开展国产单孔机器人手术的区级医院,建立单孔机器人胰腺手术临床研究分中心,跻身国产高端医疗装备应用示范标杆。

目前,该院成功开展蛇形臂单孔机器人手术50余例,开展临床研究6项,涵盖泌尿外科、普外科、妇科、胸外科等多学科领域,名医的组团式下沉让患者能更安心在“嘉”门口看病。


社区口腔标准化诊室

嘉定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定位基本医疗和慢病管理,打造康复、护理和健康管理三大中心,目前已建成9家市级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5家市级社区护理中心和13家社区健康管理中心。

嘉定区马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持续以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为主线,做好专家号源优先预约转诊服务,2024年度“1+1+1”转诊平台累计转诊1425人次。患者陆老伯因高血压就诊,发现可能存在锁骨下动脉狭窄的可能,他的签约家庭医生唐医生通过“1+1+1”转诊平台为患者联系了转诊,陆老伯第二天就在瑞金医院北部院区血管外科就诊,因为病情复杂、手术条件有限,医生建议去瑞金总院手术,小唐医生又打开转诊平台,预约到2天后的专家号,4天后,陆老伯顺利完成手术出院。

嘉定区卫生健康委透露,去年,全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43.73%。此外,嘉定区深化医防融合,打造“全链条、全周期”的癌症早筛早诊早治新模式,聚焦肺癌、大肠癌和肝癌等3个重点癌症开展精准筛查,完成风险评估4.61万人次。项目的推进带来的成果也令人振奋:2024年,全区人均期望寿命约85.31岁,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至8.1%,为历史最佳水平。

深化医改,强化产学研医融合

依托瑞金医院国家医学中心、质子中心等市级重要资源,嘉定区不断强化医学科技创新,推动“医研产”融合发展。

2023年10月落地嘉定的上海“械谷”产业园,目前已有约30家龙头企业入驻。2025年1月,术锐携手瑞金医院嘉定院区正式装机国内首台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已成功在结直肠外科、泌尿外科等领域应用。2月,“械谷”内瑞金医院不同研究团队合作成果首次亮相,实现血糖检测无创新方法。“械谷”不断巩固和拓展与区域内优质医药企业合作,如联影、国药器械、复星杏脉等企业,召开医企对接会,搭建“医院-企业”沟通合作桥梁,启动生物医药共享实验室平台,构建医疗健康产业链联盟。

一部手机走医院,简化市民就医环节

从去年以来,嘉定区陆续完成“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建设,实现“一部手机走医院”,提升服务感受度。同时,借力紧密型医联体网络架构,搭建远程诊断平台,远程影像、超声、心电诊断覆盖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分布式检查,集中式诊断”服务模式。全区所有医院参与检查检验结果互认,2024年累计检验检查互认率达94%。


2024年,嘉定区中心医院(仁济嘉定分院)在全市范围内首批上线“医保刷脸支付”,同时完善“影像报告随身带,检查报告随时查,检查门诊在家约”以及配药延伸服务等一系列数字化便民措施,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和全疾病周期管理。

嘉定区卫生健康委透露,今年,嘉定将继续加快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各项改革创新工作落地,全力打造整合型、智慧化、高品质医疗服务体系。在赋能业务方面,将充分利用健康管理平台、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系统、社区数智化系统,助推“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型发展;在赋能服务方面,开展人工智能大模型本地化部署训练,推动打造面向患者的全新数字人交互方式,为老百姓提供全智能的预约挂号、智能导诊便民服务。

原标题:《上海嘉定:城市医疗集团更紧密,一部手机走医院更智能》

栏目编辑:王蔚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左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