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年,长安城里流传着一件稀罕物:一枚形如短刀的钱币,被现代泉友调侃为“金钥匙”,通体青铜,刀身环柄处却嵌着黄金刻写的“一刀”二字,刀身上赫然铸有“平五千”三字。
这枚钱币,正是王莽推行第一次币制改革时铸造的“一刀平五千”,后世称其为“金错刀”。
铸币大师王莽
王莽,中国历史上最富争议的篡位者,被古人骂作“巨奸逆臣”,却被现代人戏称为“穿越者”。他的土地国有化、计划经济、货币改革等政策,超前得仿佛带着现代思维。
而在钱币收藏界,他更是公认的“古今第一铸钱手”。清代学者戴熙曾感慨:“人皆有一绝,莽为钱绝。”
一枚小小的“金错刀”,为何能让王莽戴上这顶桂冠?
国家三级文物 注意合法交易哦
其实王莽并不是超前的穿越者,而是个疯狂的“复古爱好者”。他尊崇儒家经典,向往周朝礼制,连货币也要模仿战国时期的刀币。但不同于燕、齐等国的青铜刀币,“金错刀”被注入了更复杂的野心。
这枚长7.4厘米左右的钱币,上部为外圆内方的方孔钱样式,下部如刀锋斜指。最绝妙的是钱环上的“一刀”二字,工匠先在青铜上阴刻出凹陷文字,再填入黄金,打磨至与钱面平齐。
这种“错金工艺”本用于贵族礼器,用在流通货币上,史上仅此一例。它也是国家三级文物,收藏时要注意合法性。
兑换价值
“平五千”意为“一枚抵五千枚五铢钱”。按汉制,两枚金错刀就能兑换一斤黄金。
如此虚高面值,实则是王莽对民间财富的赤裸掠夺:铸造一枚金错刀的成本远低于其标价,百姓手中的真金白银,就这样被“货币魔术”卷走。
金错刀问世后,民间立刻掀起“盗铸”风潮。百姓熔掉旧五铢钱,私铸劣质刀币,甚至用铅铁冒充青铜。市场上假币横行,物价飞涨,《汉书》记载:“农商失业,民涕泣于市道。”
西泠印社2017年秋拍:14.95万
眼看经济失控,王莽在8年间连推四次币制改革:废刀币、铸大钱、改币值……
但每次改革都以更惨烈的失败告终。公元9年,金错刀被彻底废除,实际使用时间仅两年。而新朝也在十几年后土崩瓦解。史学家钱穆痛批:“此实王莽最大之秕政!”
讽刺的是,这场灾难的导火索,正是那枚被后世奉为艺术瑰宝的金错刀。
公博美90分 华夏这个月刚拍的:93790元
金错刀虽被历史淘汰,却在文化长河中重生。东汉张衡写下“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将此刀币化作爱情信物。
北宋梅尧臣调侃“尔持金错刀,不入鹅眼贯”,意思是:你拿着金错刀,却无法通过鹅眼钱(一种劣质小钱)的孔洞。表达了对世俗眼光的不满和对珍贵事物被忽视的愤慨。
宋代钱昭度更以“蝉弄一声金错刀”比拟琴声清越。一枚钱币,竟成了诗词界的“流量担当”。
半截钱 嘉德2024春拍:40250元
因存世稀少、文化加成高且工艺绝伦,金错刀常年稳居古钱币最受欢迎前列。以至于收藏家们戏言:“王莽若活在今天,靠卖钱币就能当首富!”
目前极美品的市场价基本都要六位数起步,半截带错金“一刀”的方孔钱去年还在嘉德拍出4万多高价。网友调侃这是“镶金边”了吗?没错,是的!
当然极美品极少,大部分品相一般的达不到这个价位,无残无裂的普品平均都在3~5万左右,当然还要注意“合法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