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过去一年,湛江市围绕2024年市十件民生实事任务目标,科学部署、加强统筹、强力推进,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公共服务全面升级,把“民生蛋糕”越做越大,兑现了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
一件件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
记录着百姓不断提升的获得感
和持续上涨的幸福指数
守护“朝夕美好”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幼有所育、学有优教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更是民生所盼
过去一年,我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通过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学位扩容提质、充实教师队伍力量、结对帮扶提升等方式,持续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00%拨付学前教育生均经费提标所需资金,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超出预期,乡镇中心小学、乡镇寄宿制初中标准化全覆盖,协调推动优质高中与县域高中签订帮扶协议并开展相关结对帮扶活动,建设青少年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成立心理健康志愿者服务队,常态化开展个案辅导和自护教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如同春日里的万物生长,展现出勃勃生机。
养老服务既是家事
又是国事
我市持续为老人幸福“加码”,把加快发展养老服务、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绘就一幅“幸福晚景图”。全市已建成长者饭堂(中央厨房或就餐点)138家,实现镇(街)全覆盖,解决老年人“做饭难”“就餐难”问题;投保老年人意外综合保险方面,全市“银龄安康行动”参保人数133.56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参保率100%,实现全覆盖;耐心周到地为老年人年审和办理乘车卡、购买乘车险,让老年人畅享便捷温暖出行。
织密健康“守护网”
为妇幼健康保驾护航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制度性保障,救助标准持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会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过去一年,我市聚焦困难群众、特殊群体和民生关切,兜牢民生底线,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基本生活和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困难群众。
妇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基础,事关千万家庭的幸福。我市把妇女儿童健康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努力使妇女儿童健康保障水平再上新台阶。过去一年,全市已累计为5.5万名适龄妇女免费提供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分别为9.7万名、6.93万名、6.97万名孕产妇免费提供产前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结构畸形超声筛查干预,同时大力推进2024年度全市初一适龄女生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免费接种工作。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药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深入开展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放心重点行动和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效能,加大食品、食用农产品、药品的监督抽检力度,切实发挥食品药品监督抽检排查风险隐患的作用,全市新增放心消费承诺单位1267家,新增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店408家,全年投诉按时办结率、举报按时核查率均为100%,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铺就惠民“幸福路”
农村公路提速度
出行架起“安心桥”
过去一年,我市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市2024年“四好农村路”新改建已完工297公里。道路由“线”成“网”,成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群众出行品质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此外,我市还扎实推进市政桥梁安全检测、升级改造,对人民大道、海田路等9条市区道路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进行升级改造,让每一座桥梁、每一段路成为群众的放心桥、幸福路。
稳住民生“基本盘”
千方百“技”促就业助增收
托起群众宜居安居梦
就业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石。我市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截至2024年12月底,完成“粤菜师傅”培训并获证人数2617人,完成“南粤家政”培训9027人次,新增取得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20856人,通过技能培训提升了劳动者的技能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充分发挥了培训促进就业的良好效应,以技能“小切口”解决就业“大问题”,满足民生“大需求”,促进产业“大发展”。
“住有所居,住有宜居”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市扎实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突出住房的民生属性,全力提升公租房租赁补贴发放工作质效,对城镇老旧小区进行改造,稳稳托起居民幸福安居梦。
为打通防灭火“最后一公里”,破解基层末端消防能力不足的难题,我市扎实推进城乡消防队站建设,实现乡镇(街道)专职消防力量空白点清零;已完成遂溪杨柑消防站、廉江金山工业园消防站、吴川海滨消防站等项目建设任务,进一步消防队站执勤保障范围,确保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策划:黄康生
采写:记者文秋华
图片:记者刘冀城 张锋锋 李忠 通讯员林颖
编辑:陈俊蓉
审核:林小军 莫松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