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曾经凭借《百家讲坛》一举成名的易中天

竟然因为一个“荤段子”毁了自己的职业道路,而他背后的“果麦文化”也因此股价一路下滑。

从备受追捧到人人抵制,再到如今78岁瘦削后重新站上舞台,易中天这一生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波折?



易中天再陷“不良教材”争议

2022年,由易中天主编的《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系列丛书被指出存在严重问题。

根据网友曝光的内容,书中历史人物的形象与对话显得极为粗鄙不堪,甚至涉嫌侮辱历史人物。



例如,在描绘汉高祖刘邦时,插图中的刘邦怀抱着一名女子,口中还说着让人难以接受的低俗话语。

这种对杰出政治家、战略家的刻画完全背离了历史事实,严重误导了孩子们对历史的真实认知。



在讲述孟子的故事时,插图中一位女子跪着为孟子洗脚,而孟子端着酒杯说出露骨的话语。这些低俗、恶趣味的对话和形象,与中华经典故事应有的庄重和严肃格格不入。

还有一些配图中的对话充斥着现代社会的低俗用语,比如“大王问:‘昨晚那姑娘的小曲是怎么唱的来着?’侍从回答:‘晚上不喝酒,人生路白走。’”



这样的内容出现在以古代历史为背景的儿童读物中,不仅显得极其不合时宜,还可能让孩子们误以为历史人物都如此轻浮、低俗。

此事件一经曝光,迅速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家长和网友们纷纷表达强烈不满。



部分学校选择下架相关书籍,要求“封杀”易中天的声音也此起彼伏,他的公众形象和声誉因此遭受重创。





出版社虽然回应称正在调查,并已召回相关书籍,但这一事件对易中天的影响仍在持续扩大。

同时,易中天过去的经历也被重新提起。

早期逐梦受挫

易中天从小就对艺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尤其热爱戏曲。

10岁时,他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剧本。从此,他对舞台的向往愈发强烈,甚至瞒着父母偷偷报考剧团,最终凭借才华成功通过考试。



然而,父母坚决反对他走上演艺之路,无奈之下,易中天只能暂时搁置自己的舞台梦想,将精力投入到学业中。

凭借优异的成绩,他以全校第一的名次考入当地最好的高中——华师一附中。



高中毕业后,时代的浪潮将易中天推向了“上山下乡”的洪流。深受苏联小说《勇敢》的影响,18岁的他满怀热情,主动报名支援新疆。

在新疆的十几年里,尽管环境艰苦,但他对知识的渴望却丝毫未减,反而更加坚定了追求学术的决心。



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和研究生招生,一直对知识充满渴求且胆识过人的易中天决定:越过高考,直接报考研究生。

经过三个月夜以继日的努力,他成功考上了武汉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导师是魏晋南北朝文学专家胡国瑞。



1981年,作为代培生的易中天本应返回生源地新疆工作。但在时任武大校长刘道玉和导师胡国瑞的不懈努力下,用五个本科生成功将他从新疆“换”回。

回到武大的易中天,在教学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他把写剧本的技巧融入讲稿准备中,将每一堂课都当作一场精彩的话剧来演绎。

这种别具一格的讲课风格深受学生喜爱,不仅中文系的课程场场爆满,连他开设的美学选修课也吸引了众多学生前来旁听。



不过,他的光芒也让一些同事感到不适。

在武大的学术氛围中,易中天的独特风格与传统观念格格不入,再加上他没有本科学历,这成为了一些同事攻击他的借口。

在职称评定上,他屡屡受阻,任教十年都未能评上教授,直到离职前夕才晋升为副教授。



在分房等福利方面,他也总是被排在最后。

老校长刘道玉退休后,易中天在武大的处境愈发艰难,一家三口只能挤在三十多平米的小房子里,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

即便如此,他依然没有放弃对学术的热爱和对教学的执着。



厦大迎来转机

1992年,45岁的易中天接到了厦大副校长郑学檬的邀请,调任厦门大学任教。

来到厦大后,易中天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在这里,他终于评上了在武大一直未能获得的正高职称。

他的代表作《艺术人类学》荣获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



一次开会时,他的师兄付生文突发疾病倒在他面前,再也没有醒来。

事后,易中天去探望师兄家人,却发现这位学术成就卓越的师兄家中竟是一贫如洗。

这件事给易中天带来了极大的触动,他深刻意识到,在追求学术的道路上,物质生活的保障同样至关重要。



紧接着,1999年全国房改,单位用房以低价卖给职工作为福利。

易中天和妻子在厦大工作多年且都有职称,却凑不出3万块钱买房,最终还是靠女儿拿出自己攒的一万元才解决了住房问题。

接连的打击让易中天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他决定做出改变,在继续学术研究的同时,尝试市场化写作赚取稿费,并开始涉足电视文化节目领域。



《百家讲坛》一夜成名

2005年,易中天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

当时,《汉武大帝》热播,央视趁热打铁开办有关汉武帝的专题讲座,易中天受邀讲述“汉代风云人物”。

他以独特的视角、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将历史故事讲得生动有趣。



节目播出后,立刻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随后,节目组推出“易中天品三国”系列,这一次,他彻底红遍全国。

他用现代的语言解读三国历史,让那些原本只存在于史书上的角色和事件变得鲜活起来。



他把曹操形容为“可爱的奸雄”,这种新颖的表述既生动又形象,打破了传统观念对曹操单一的负面评价。

他的讲解旁征博引,将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有机联系起来,为观众展现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使大众对三国这段历史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他独特的讲述风格吸引了大量粉丝,引发了“易中天现象”,《百家讲坛》也因此成为科教频道最受观众喜爱的节目。

然而,人红是非多,随着名气越来越大,争议也随之而来。

有人质疑他讲的是野史,认为他在胡说八道;有人对他的学术水平提出质疑,觉得他只是在哗众取宠。



在《品三国》中,确实存在一些细节错误,虽然法院最终认定这些错处在合理范围内,但仍然引发了人们对作品严谨性的质疑。

而且,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过于主观,掺杂了过多个人情感,偏离了历史事实,缺乏足够的史料支撑,这让很多人认为他是在歪曲历史,误导大众对历史的认知。

尽管面临诸多争议,易中天的粉丝们对他的喜爱依然不减,他们欣赏他将历史通俗化的方式,认为他让历史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



犀利回应质疑

面对各种质疑和争议,易中天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以锐利的态度回应外界的声音。

在央视《面对面》节目中,主持人王志对他进行了一系列尖锐提问,质疑他讲课像评书没有学术含量、用词不妥流于低俗等。



易中天巧妙反击,反问王志为何不直接去问观众为何不听评书,表明自己从未听过评书无法参考,还以《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描述有力反驳了王志关于用词不当的观点。



在《开讲啦》节目中,面对大四学生的无礼挑衅,易中天直接怒怼,强调自己上《百家讲坛》并未耽误学校的课程,退休后也是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节目,还指出了学生逻辑上的错误。

他的这些举动让他被环球时报评为“中国十大直言君子”。





退休后重返讲台引发热议

易中天退休后,并未选择安享晚年,而是笔耕不辍,坚持写作《易中天中华史》,试图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解读历史。

同时,他还通过自媒体文章与年轻人交流,希望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理解传递给更多人。

2023年初,76岁的他被任命为厦门大学人文与艺术高等研究院院长,继续在相关领域发挥余热。





如今,78岁的他选择重返讲台,但这一举动再次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一些网友认为,他之前深陷“毒教材”风波,如今重返讲台可能会继续误导学生,直言这是在祸害人。

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易中天有自己的学术见解和文化价值,不能因为一次风波就彻底否定他。

他的学术生涯充满坎坷,有过辉煌,也有过争议,未来他在讲台上会带来怎样的内容,又能否平息外界的争议,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文字等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权益,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修改或删除

参考资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