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前几天,胖胖写了篇《天下苦司马夹头久矣!》,结果呢,后台炸了!
不得不说,这夹头粉的数量真不少,每天起床刚一睁眼就能收到几条“死胖子”开头的私信。
不过,胖胖也能理解,毕竟胖胖一直有个观点,愚昧是被塑造的,而不是个人的问题。
当一个人获取信息来源被严重选择性筛选、过滤,人自然就会被误导,慢慢形成某些错误的认知。
这时候再去嘲笑他们,实际上是在掩盖真正的问题。
就拿最近网上很火的一个视频来说吧,内容是讲一群大爷大妈跑到海参崴旅游,去当地的俄罗斯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献花,表示“敬意”。
这事一出来,部分网友都在骂:
你们知道自己在给谁献花吗?
这纪念碑可不是普通的纪念碑,它是在纪念俄罗斯的英雄,可这些“英雄”都是干过些什么勾当?
网上骂声一片,很多人说大爷大妈无知,说他们不懂历史,说他们活了一辈子还不知道自己该敬谁、该骂谁。
这件事吧,让人五味杂陈,既觉得荒诞,又觉得讽刺,同时还带着一点悲凉。
但胖胖要说的是,光骂大爷大妈,不就太片面了?
你想想,像胖胖上学那会,自己也记得老师没怎么提过这些具体的内容,课本里也没特别讲解过。
要不是胖胖自己后来主动查资料,主动获取信息,估计这部分内容也没几个人能深入了解。
所以,胖胖完全能理解,这些大爷大妈的资讯来源有限,没接触到更广泛的信息。
这不光是他们个人的问题,更多的是他们长期被“信息流”筛选、过滤的结果。
你像他们是怎么获得信息的?
很多老年人的世界,一部分就是通过短视频、电视、报刊文章、线上内容这些渠道构成的,这些信息源就是他们的“新闻”、他们的“历史书”,甚至是他们的“世界观”。
但是问题来了,这些信息流,往往不是中立的“信息提供者”,而是一个逐利的筛选器。
这么说大家可能不清楚,胖胖举个例子,咱们常见的自媒体,他们会根据平台规则和流量来筛选内容,最终呈现给读者的,是经过精心挑选过的版本。
那些能引起争议的、能激起情绪的内容最容易吸引眼球,像骂战能带流量,煽情能带流量,制造情绪对立能带流量。
所以你会看到,像一些自媒体并不是站在客观角度去分析大爷大妈的行为,而是通过制造“群体嘲讽”,让网友们骂得越激烈越好,因为这能带来更高的热度。
这背后真正的驱动因素是什么呢?
是利益,而非事实。
对于这些信息流源头来说,历史背景、复杂的问题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让读者产生情绪反应,如何制造话题。
而这些大爷大妈,正好就成了这些内容的靶子。
胖胖再举个例子,假如你是大爷大妈,接触到的资讯里,很多事情的背景被刻意忽略掉,被抹掉的,或者有意无意地被淡化,那么他们的认知就只能停留在一个“筛选过”的世界里,这就不是他们的错,而是信息流过滤的结果。
毕竟,所有信息都被从“利益”的角度来筛选,最终呈现给他们的认知只是片面的。
至于说,为什么有些网友对这些“大爷大妈”产生反感?
胖胖认为,这就是一种“群体刻板印象”被自媒体不断放大的结果。
这些自媒体清楚知道,可能一部分网友对大爷大妈有天然的抵触情绪,利用这种情绪可以迅速增加内容的共鸣感,让观众更加认同他们的观点。
久而久之,大家就会习惯用情绪去判断问题,会认同他们的立场,从而忽略了事实本身。
所以,你说,信息不对称的受害者,为什么要被嘲笑?
真正要追究的根源不是那些制造信息不对称的人吗?
大爷大妈没有主动选择无知,他们只是被动接受了有限的信息。
问题的本质并不是大爷大妈的“无知”,而是他们被信息环境给塑造了错误的认知。
再看现在的网络环境,如果我们也都只接收到“筛选过”的信息,我们与大爷大妈又有什么区别?
所以,这个问题的本质不是“大爷大妈傻不傻”,而是我们所有人都可能变成“大爷大妈”,只要你接触的信息是被筛选过的,是被价值过滤过的。
胖胖之前看过一句话:
“一个人能知道多少真相,不是看他的智商有多高,而是看他能接触到多少未经筛选的信息。”
所以,胖胖自己看一些书,有时候喜欢买几本书,简体的、繁体的,找不同版本的出版社来看,拿来做对比,看看哪些部分被过滤掉了,哪些真相没有展示出来。
这样做,能让胖胖对事情有个更全面的了解。
因为信息流是能塑造人的认知。
你以为自己很聪明,看得懂背后的真相,但其实你接触到的也许只是另一种“过滤”后的信息。
如果你生在大爷大妈的年代,接触到的也是那种被筛选过的信息,认知也许也和他们差不多。
胖胖觉得,信息流的价值过滤,就是一步步让人变蠢的过程。
它筛选了信息,把你困在一个“单向度”的世界里,让你看到的都是它想让你看到的部分。
比如,你刷短视频时,能看到一堆反复出现的事件,结果那些其他事就悄悄消失了,具体矛盾被转移了。
你以为你在了解历史,了解世界,但其实,你在被塑造认知。
很多信息流不在乎逻辑,不在乎事实,他们关心的是能不能引发关注、能不能带来流量。
所以,他们什么都不管,先挑起情绪。
你刷得越多,情绪起伏越大,认知就越单薄。
所以,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大爷大妈的“无知”,而在于信息流背后的“筛选”。
我们常常看到的信息只是被包装过的,反复制造的“群体认知”,这些信息的背后并没有真相,它们只是为了博取注意力和流量。
如果我们也只能接收到这些被筛选过的信息,那我们和大爷大妈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个信息筛选的机制,真的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
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筛选的受害者,随时可能被这种“过滤后”的认知影响,最终走向与大爷大妈一样的认知盲区。
胖胖不想去责怪那些大爷大妈,他们不是主动去选择无知,而是被动接受了有限的信息。
这个问题的核心不是个人的“愚昧”,而是整个信息流出了问题。
信息环境就是我们接触到的所有内容,而这些内容并不是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的,而是经过筛选、过滤和加工的。
所以吧,胖胖一直在想,为什么这些大爷大妈的信息里,永远没有那些复杂的背景?
为什么他们只能看到被筛选出来的“版本”?
这才是我们应该去追究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如果我们也只接触到筛选后的信息,我们就很容易变成下一个“大爷大妈”。
你以为自己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但实际上,你只是恰好接触到了不同版本的过滤信息。
你依然不能看清真相。
所以,不管是胖胖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些攻击,还是大爷大妈的行为,最可怕的并不是个别人的无知,而是那背后庞大的信息流筛选机制。
你以为你了解的,是事实,但很可能,你只是接触到了经过筛选的版本。
当所有人都接收过度筛选的信息时,整个互联网的面貌都会变得愚昧。
你很可能也在不知不觉中被这种过滤后的认知操控了。
所以,关键点在于,问题不在于大爷大妈的愚昧,而在于信息环境。
而这背后的结构,正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警惕的地方。
如果我们不警惕这些“选择性报道”,我们就可能变成下一个“大爷大妈”。
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人认知有偏差,想一想,他可能只是接触到了错误的信息环境,和我们每个人一样,只是受到了信息流筛选后的影响。
信息环境影响着我们的认知。
人是环境的产物,但人的认知也是这些信息环境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