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安徽省亳州市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推进就业服务窗口前移、服务下沉,让就业服务真正走进居民“家门口”,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截至2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222人,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围绕政策领航,锚定就业“航向标”。亳州市精准发力,深入贯彻实施《亳州市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30条措施》《亳州市推进全民创业打造创业型城市十条扶持政策》等政策措施,创造更多高附加值、高质量的就业岗位。针对城镇新增就业、企业吸纳见习情况、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等重点任务,开展常态化指导,确保全市就业工作一盘棋,统筹有序推进。

围绕体系优化,织密就业“保障网”。以社区“三公里”范围内的劳动者和小微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亳州市全力打造“三公里”就业圈信息平台,直击辖区就业困难群体就业不充分以及市内劳动用工信息不对称问题。截至目前,“三公里”就业圈信息平台已吸引1.6万家次企业入驻,累计提供岗位达9.6万个,成功实现就业1.18万人。

围绕供需对接,搭建就业“连心桥”。亳州市常态化开展“2+N”招聘活动,在乡镇,“招聘进镇村”活动让就业服务深入基层;在高校,“就业进校园”活动为大学生求职提供便利;在商场,“就业招聘长廊”拓宽就业信息传播渠道;在广场,“就业夜市”为求职者和企业提供别样的交流平台。已组织“2+N”各类招聘活动238场次,累计服务企业4090家,达成就业意向4.56万人。

围绕补贴扶持,注入就业“新动能”。2025年以来,亳州市持续加大就业补贴政策扶持力度。全市开发青年就业见习岗位1239个,发放补贴157.11万元,助力青年群体积累工作经验;为85名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就业补贴25.5万元,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投身就业市场;开发公益性岗位40个,发放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1871人,共计617.21万元,切实帮助就业困难人员解决就业难题。(杨海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