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金改革”分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指出,2032年中国将迈入超级老龄化阶段(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20%) 。面对这一严峻趋势,养老金体系面临巨大挑战,郑秉文提出养老金破局“三招”,引发广泛关注与思考。



我国老龄化进程迅猛,2001年进入老龄化社会,2021年步入深度老龄化,如今即将迈向超级老龄化,速度远超许多发达国家。这不仅对劳动力市场、社会服务等领域带来冲击,更对养老金体系形成重压。此前预测养老金在2028年收不抵支、2035年累计结余耗尽,虽经政策调整有所推迟,但制度承受压力依旧沉重,参保职工与退休人数比不断下降就是明显体现。

在此背景下,专家提出的“三招”极具针对性。转变第一支柱思路,从追求即期收支平衡转向长期余额积累,向部分积累制度转变,能提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储备能力,增强养老金体系稳定性。当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期限相对较短,实现这一转变,可在老龄化加剧时,有更充足资金保障老年人生活,减轻未来支付压力。



发展第二、三支柱,联合改革并建立联合加入机制,能有效对冲第一支柱替代率未来可能下降的压力。我国第三支柱目前缴存人数少、比例低,通过将第二、三支柱协同发展,允许企业以税优额度支持职工建立第三支柱账户,可激发民众参与积极性,拓宽养老金来源渠道,构建更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

强化全国社保基金委员会也至关重要。我国虽已建立全国社保基金,但人均资产与挪威等国差距巨大。重视并强化其发展,可发挥主权养老基金优势,为养老金体系增添强大助力,在应对老龄化危机中发挥关键作用,是构建预筹制养老金体系的重要一环。



这“三招”是从养老金体系全局出发,对各支柱进行优化与协同,若能有效实施,有望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为老年人提供更可靠的养老保障。但在实施过程中,必然面临诸多挑战。例如,第一支柱转变涉及制度设计、资金管理等复杂问题,如何平衡当前收支与长期积累,如何确保投资回报率稳定提升,都是需要攻克的难题。第二、三支柱联合改革,需要企业、职工、金融机构等各方协同配合,如何协调各方利益,提高政策执行力,也是关键。



2032年超级老龄化的到来日益临近,养老金破局刻不容缓。专家提出的“三招”为我们指明方向,但要真正实现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还需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政策措施,确保养老金体系在老龄化浪潮中稳健运行,守护好每一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