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26日讯(记者 刘梦婷 通讯员 深卫信)家住罗湖区蛟湖路的林女士,今年69岁,是位“糖”龄20年的“老糖友”。最近,她空腹血糖飙升到14mmol/L,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东门社康中心(以下简称“东门社康”)家庭医生团队要为她调整用药。

护士殷娟带了一颗“纽扣”上门,扣在她的手臂上,再打开手机App,600米开外的东门社康里,家庭医生就能通过工作电脑查看到她的动态血糖,“太方便了,不用频繁扎手指,连门都不出,医生就能监测我的血糖。”

作为第一代来深建设者,林女士40多年来工作、生活都没离开过东门。20世纪90年代,她就在立新路1号看病,当时这栋楼叫罗湖区人民医院,后来变成了罗湖医院东门门诊部,再后来又成了东门社康。近来,她发现,这栋“老楼”越来越智能了,不仅能“刷脸”挂号、智能问诊,而且医生还能远程就把她这样的慢病患者“管”起来,根据实时健康数据,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

标志性的改变发生在2月的最后一天,她熟悉的东门社康成为罗湖区首家“AI社康”,全面接入“DeepSeek+腾讯混元”大模型。


患者在智能自助终端挂号。

全科医生多了“AI助手”

问诊结束病历“秒出”

早上8点,东门社康一开门,患者便陆续到来。这里日均接诊患者1000多人次,每天上午是最忙碌的时刻,分诊台前排起了长队。

早已熟门熟路的林女士没有排队,而是来到智能自助终端旁,“刷脸”就完成了医保挂号、取号和缴费,“这里还能智能问病、问药,用过一次就知道有多方便。”

二楼,全科诊室外,患者们有序候诊;诊室内,全科医生们有条不紊地接诊。 “如果说专科医生是不断往高精尖发展,那么全科医生就是越来越广而全。”东门社康主任张潇潇说,全科医生最大的挑战,是无法预测下一个患者是什么疾病。“好的全科医生应该像一本行走的医学‘百科书’,但这需要长年临床经验的累积。东门社康70%的医生都是35岁以下的年轻医生,如果接诊时能有一个‘助手’,遇到疑难复杂病例时就会淡定很多。”


全科医师正在利用腾讯AI助手为患者看诊。

现在,东门社康的医生们已经拥有了“腾讯AI临床助手”,不仅能同步分析患者病情数据,还能实时问答、辅助诊断。“今天,我接诊了一名58岁的居民,他说自己胸痛,AI临床助手便弹出警示提醒,胸痛可能是心绞痛、冠脉综合征或带状疱疹。检查后,我发现他是带状疱疹,社康就能直接处理,但如果是心绞痛或冠脉综合征,就需要立即启动胸痛通道,转入上级医院处置。”29岁的全科医生汤璇璇说,有了这个功能,看诊时不容易发生疏漏。

此外,这个“助手”还能帮助医生快速整理病历,问诊结束后病历实现“秒出”。

与东门社康同一天“变身”的还有“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公众号,正式上线了“AI健康”模块,同样链入“DeepSeek+腾讯混元”大模型。患者点开后,就能在罗湖区人民医院实现智能导诊、医保智能客服、健康日志和AI慢病管理等服务。


药师正在移动审方。

社康检查出结果跟医院一样快

6成居民选择家门口就诊

今年是罗湖医改的第10年。罗湖区通过率先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推行以健康效果为导向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构建了强大的初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让社康成为守护居民健康的“主战场”。

10年间,社康诊疗量占集团总诊疗量比例从39.9%上升到62.4%。对居民来说,不仅能感觉到身边的社康更大、更漂亮了,拿药更便宜,能看好基础病、常见病,而且化验、B超、CT等各项检查都能在家门口完成。这背后离不开AI的辅助。

75岁的蒋先生因胃食管反流症状前往社康就诊,他还有缺血性脑卒中病史,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社康医生开出抗胃酸药物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AI审方系统立即弹出警示,提示两种药物同时服用可能降低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的药效,并建议将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更换其他抗胃酸药物。

罗湖医院集团药学中心药师周殷介绍,AI审方系统通过内置的数据库和分析算法,能快速识别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医生开具处方后,审方系统智能审核,判定为质疑的则反馈至药师审方,药师再次评估,并及时与医生沟通,提出修改建议。AI审方系统目前已接入全区46家社康中心,不仅提高了处方审核的效率和准确性,还通过实时监测和预警功能,有效预防了药物相互作用、重复用药和超剂量用药等风险。

自系统启用以来,社康处方合格率显著提升,目前已达到98%以上,极大降低了用药错误的发生率。

38岁的黎女士最近老是咳嗽,在公司附近的翠竹社康拍了CT,一小时不到便收到报告,“跟在医院做的时间差不多”。在这一小时里,CT影像通过光纤网络,传送到罗湖医学影像远程诊断平台,在AI阅片系统的辅助下,影像诊断医师快速完成了CT报告书写及审核签发。


医生正在用AI阅片系统辅助审片。

“每位患者的胸部CT约有500多张图片,如果需要影像诊断医师一张张翻阅比对,那么将耗费大量时间。”罗湖医院集团放射影像中心主任郭青表示,安装AI之后,系统会自动提示片中共有多少个结节,每个结节在什么位置,性质和危险程度。“应用AI辅助诊断系统以来,我们在人手未有增加的情况下,有AI辅助的检查部位大大提高了诊断效率及影像诊断质量。”

近年来,罗湖医院集团通过组建医学检验、放射影像等14个资源共享中心,引进开发多种“AI+医疗”产品,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更方便、高效的诊疗服务。

从社康起步扩至所有医疗机构

“真金白银”支持AI医疗企业创新发展

“‘AI+’ 从社康起步,与罗湖医改‘强基层’的重点相契合。我们通过联合深圳大学华南医院、腾讯健康、移动等单位,全力推进场景开放、算力资源供给和应用落地,以AI赋能基层医疗,全面升级智能导诊、辅助诊疗、慢病管理、合理用药、就诊管理等多个医疗服务场景,进一步提升基层社康机构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为患者带来更加优质高效的就医体验。”罗湖区卫生健康局局长孔舒表示,东门社康试行“AI+”近一个月,将基层医护人员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好地投入家庭医生服务中去,反响不错。目前,“AI健康”模块已嵌入区内所有公办社康,下一步还将扩至罗湖医院集团其他成员单位以及辖区民办社康。

孔舒透露,罗湖区拟建立算力中心。接下来,罗湖卫生健康事业迈入更注重精细化管理的阶段,将借助AI算法,提高医疗决策和监督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实现降本增效。

作为深圳各区的“老大哥”,罗湖区在AI医疗产业的探索也迈步较早,已相继出台《罗湖区促进人工智能发展十条措施》 等政策,通过AI赋能大健康产业新质发展。新春伊始,便举办“医疗+AI”创新聚能与供需对接价值共创大会的专场发布活动,为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搭建对接平台。

罗湖区拿出“真金白银”支持AI医疗企业创新发展,鼓励医疗行业开展大模型应用,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采购金额30%、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资金扶持;通过发放算力券等方式降低医疗AI企业使用算力和数据服务的成本,每个项目按50%比例、给予最高1000万元扶持;鼓励探索盘活医疗数据资产,开展数据合规评估、入表和产品交易,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在用房、融资和人才方面,罗湖区也给予精准支持。目前,罗湖已释放超17万平方米的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主题优质产业空间。对新租赁区属产业用房自用的AI医疗企业,最长可享受3年、租金减免比例最高100%、优惠面积最高3000平方米的优惠;对具备成长潜力的初创企业,可通过“租金转股权方式”实现租金减免,股权由区属国企承接。对符合条件的“AI+医疗”示范应用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奖励,对获得上级资助的人才团队按1:1比例、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扶持资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