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艾米·泽加特在区域论坛交流会上斩钉截铁地表示,“中国人才必须去美国学习,这是个不容置疑的事实”。然而,这一言论看似笃定,实则充满了偏见与傲慢,背后隐藏着美国长期以来的霸权思维和对中国发展的焦虑。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过去几十年间,确实有不少中国学子赴美深造。当时,美国在部分前沿科技领域和学术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开放的学术环境吸引了众多中国学生前去学习先进的知识与技术。他们带着求知若渴的心态,期望通过在美国的学习,为日后回国建设储备能量。这些留学生回国后,在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但时过境迁,如今的中国已今非昔比。在众多领域,中国不仅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在部分关键技术上实现了领跑。以 5G 通信技术为例,中国的华为等企业在 5G 标准制定、基站建设以及终端应用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高铁领域,中国高铁以其速度快、安全性高、覆盖范围广等优势,成为世界高铁建设的标杆,技术和经验输出到多个国家。此外,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领域,中国的创新发展模式也让世界瞩目。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中国自身不断加大的科研投入、日益完善的教育体系以及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中国本土已经具备培养顶尖人才的能力和条件,并不再依赖单一的赴美学习路径。
艾米·泽加特教授的言论,深层次反映出美国对人才资源的争夺和对中国发展的遏制心态。美国深知人才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试图通过这种带有蛊惑性的言论,继续吸引中国优秀人才赴美,进而为美国的发展服务,同时削弱中国发展的人才支撑。然而,这种想法忽视了中国人才的家国情怀和中国日益增强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中国学子意识到,国内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机遇,能够让他们学以致用,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
此外,美国近年来在移民政策、学术交流环境等方面发生了诸多变化。一些针对外国留学生的限制政策,如签证收紧、对特定专业留学生的审查加强等,让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学习和生活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和障碍。这种不稳定的环境也使得中国学子在选择留学目的地时更加谨慎。
艾米·泽加特教授所谓“中国人才必须去美国学习”的观点,既不符合当下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也暴露了美国企图维持科技霸权、遏制中国发展的不良居心。中国人才培养正走在独立自主且蓬勃发展的道路上,将凭借自身的智慧和努力,为国家和世界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而不是被这种片面言论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