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最顽固的“拦路虎”之一便是冠状动脉钙化——坚硬的钙化斑块如同血管中的“磐石”,让血流寸步难行,甚至导致心绞痛反复发作、心肌梗死风险骤增。
近日,一位70多岁冠心病合并严重冠状动脉钙化的患者,在当地县人民医院行冠脉造影,提示三支病变,其中前降支钙化病变严重,当地医院手术条件有限,未能成功置入支架。
该患者转至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心血管内科,心内科二区李贺教授介入团队通过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诊疗方案,最终通过“血管内超声指导(IVUS)+冠脉旋磨+药物支架”的联合治疗,成功打通了左前降支近段95%钙化狭窄的血管,从“濒临心梗”的边缘重获生命活力。这场与“钙化堡垒”的攻坚战,展现了冠脉旋磨技术的精准与突破性力量。
一、当钙化成“磐石”:心血管患者的绝望困境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心血管内科二区李贺教授介绍,冠状动脉严重钙化在冠心病患者中占比约20%-30%,尤其是高龄、糖尿病、慢性肾病人群更为高发。这类患者的血管内壁如同“蛋壳”般坚硬,传统球囊难以扩张,支架无法通过或贴壁不良,手术失败率高,患者常面临反复胸痛、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的威胁。
常规介入治疗在此类病变前往往束手无策,而冠脉旋磨技术则像一把“微型金刚钻”,能以微创方式精准粉碎钙化斑块,为后续治疗开辟通路。
二、冠脉旋磨技术:攻坚钙化的“金刚钻”
1. 旋磨头:以“超高速”粉碎钙化
通过导管将顶端镶嵌钻石颗粒的橄榄型旋磨头(直径1.25-2.5mm)送至钙化部位,以每分钟15万-20万转的速度旋转,选择性磨碎坚硬钙化组织,同时避开相对柔软的血管内膜,大幅降低血管穿孔风险。
2. “三步走”战术
精准定位:血管内超声(IVUS)或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明确钙化范围与厚度;
旋磨清障:分次、渐进式打磨钙化环,形成光滑通道;
联合治疗:后续结合药物球囊或支架植入,抑制血管再狭窄。
3. 技术优势
突破“不可治”困局:针对中重度钙化(尤其是内膜钙化>180°、厚度>0.5mm);
微创高效:手术时间1-2小时,局部麻醉即可完成;
长期获益:术后血管通畅率提升50%以上,心绞痛症状显著缓解。
三、冠脉旋磨适合哪些患者?
1. 中重度钙化病变:血管超声显示钙化弧度>180°或长度>5mm;
2. 球囊无法通过/扩张:传统介入器械在钙化段“卡壳”;
3. 支架植入失败:因钙化导致支架无法输送或贴壁不良;
4. 特殊人群: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易钙化高危患者。
四、真实案例:从“濒临心梗”到“自由行走”
本例患者因左前降支近段严重钙化狭窄,在当地医院尝试常规介入治疗失败,每日胸痛发作频繁,只要下地走路就会诱发胸痛,生活受到严重困扰。接受冠脉旋磨后,血管狭窄得到有效改善,术后次日即可正常下床活动。(该患者术前、术后造影对比图)
五、医学的温度:不仅是“救命”,更是“焕活”
对于严重冠脉钙化患者,医学的目标不仅是疏通血管,更要让心脏重新迸发活力。冠脉旋磨技术以“毫米级”的精准操控和“破石开路”的坚定,为无数“绝望之心”点燃希望。正如患者术后感慨:“终于能正常走路了”——这或许是对现代医学最温暖的致敬。
李贺教授提醒:冠脉旋磨需由经验丰富的介入团队操作,术前需综合评估心功能、钙化程度及全身状况。尽管技术成熟,仍需警惕冠脉痉挛、慢血流等罕见并发症。对于符合适应症的患者,这项技术无疑是打开“生命之路”的金钥匙。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 心内科二区 王朝华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