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早上体重最轻的时候上秤,毛衣脱掉,连双袜子都不敢穿,看着体重秤上的数字一阵闪烁,很快定格在了82KG。“又胖了!”刘菁打开了家附近医院的微信公众号的挂号页面,发现,最近的减重门诊号已经被挂完。
刘菁知晓减重门诊,并不太久。在今年的两会上,国家卫健委主任花了7分钟谈体重管理,各类减重门诊随即火出圈。实际上,“你的体重,国家要管起来”的信号出现得更早。2024年,16个部门联合启动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定下了一系列“小目标”。有多少人被困在体重秤那一方液晶屏里的顽固的数字里?被肥胖掣肘的人生可以因为减重门诊而重启吗?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走访了多位肥胖患者及帮助他们减重的人。
金晖主任在门诊指导患者饮食。 全中国有一半成年人负“重”前行
关注过减重的人群,对于一个算式并不陌生:体重(kg)÷身高(m)²,得数被称为体重指数(BMI),BMI值在18.5-24之间被认为是健康的,24-28为超重,大于28为肥胖。这个区间在大众印象中已经算是宽泛,以一米六的身高为例,47.36公斤到61.44公斤都算作正常体重,但仍有大量人群的BMI值落在了警戒线之外。
相关监测显示,过去30年间,中国的超重肥胖率在各个年龄段都在快速增长,我国有超过50%的成年人存在超重或肥胖,如果不加以干预,预计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超过8.7亿。国家喊你来减肥,更深层次的,是想通过体重管理这一“小切口”,推动慢性病防控等健康“大问题”。
杨灵今年21岁,身高163.5厘米,体重巅峰时达到了73公斤,BMI超过27。为了减肥,杨灵踩过太多坑。“吃过减肥药,睡不着觉;办了健身卡,坚持不下来;想节食减肥,网上那些极端的饮食方法也都尝试过,结果饿得头晕眼花,之后报复性饮食后反而吃得更多了。”每次一鼓作气,体重数量下不了多少,很快又反弹回去了。虎背熊腰,穿什么都不好看。
让杨灵苦恼的不仅是外形的问题,她感觉到自己出现了月经不调的情况。这是肥胖女性常常会遇到的问题,由于脂肪堆积过多,身体代谢能力下降,体内激素分泌随之紊乱,如果过度肥胖也可能会导致体内雄性激素升高,出现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
黄欢欢的状况,像是杨灵的“将来时态”。黄欢欢身高170厘米,体重一度飙升至89公斤,因为肥胖,她的备孕之路屡屡受挫。家人的期待,让她压力大到一宿宿地失眠。
郑东差点被体重阻挡的,是前途。在考公前的一次体检中,郑东被诊断为重度脂肪肝和肝功能转氨酶异常,这个体检结果如当头棒喝,令他信心受挫。“我200多斤,其实不用医生提醒也知道自己不健康,但一运动就气喘吁吁,根本减不下来。”
200斤的体重,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减重外科患者中,甚至是“不够看”的。一米八的钟强,体重330斤,双下肢浮肿到肚皮,一度无法行走,只能坐轮椅,同时还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最低血氧饱和度不到50%,并伴有心衰;不到30岁的林一,体重高达480斤,同样有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心衰、肾衰等多种并发症,每天吞上一大把药。因为体重太大,林一甚至无法坐飞机,只能一路火车卧铺从甘肃赶来南京“治病”。
患者减重前后对比 减重门诊“十八般武艺”,有人瘦了150斤
杨灵、黄欢欢、郑东、钟强、林一,他们都是在这波“减重热”之前就跨进了医院的减重门诊。他们的状况也与减重门诊的人群的“画像”基本吻合:较为年轻、合并有健康问题、减重意愿强烈。
“2018年,南京市中医院开设脂肪肝减重门诊,2019年全年挂号总量为355人,这个数据在2024年线上线下共达到了1.5万余人。”南京市中医院脂肪肝减重门诊中心主任张彦亮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江苏各级公立医院设立体重管理、减重多学科联合门诊的已较为普遍,它们有的侧重营养干预,有侧重药物治疗,有外科手术,也有综合管理。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的普外减重代谢外科早已是国家级减重代谢外科示范单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医学营养减重门诊已开诊5年,助力万余人实现减重,南京市中医院(南京市体育医院)的脂肪肝减重门诊,联合多学科建设了燃脂减重示范区。南京、宿迁等地,将减重门诊下沉到基层,开到了居民“家门口”。各家医院门诊数据显示,向减重门诊寻求专业帮助的肥胖患者越来越多,两三年间翻了数番的并不少见。
杨灵和黄欢欢分别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就诊,采用的减重模式主要是饮食控制。
“我们有体成分分析仪等仪器,它们不仅能够快速检测出患者的体重、代谢等基础数据,还能检测内脏脂肪的分布情况、骨骼肌质量等,帮助患者和医生首先‘看清’患者的身体状况。”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金晖主任医师介绍。
之后是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精准制定饮食方案。杨灵体脂肪超标300%,陶新城副主任医师为它制定了摄入优质蛋白、限制高热量饮食并适当增加运动的减肥模式,正餐有菜有肉,不会饿得头昏眼花,第一个月就轻了8斤,半年共减掉21斤。
金晖为黄欢欢制定了一份详细的专属减重方案,包含饮食结构的调整和定期运动。为了更好地督促和陪伴,金晖团队建立减重微信群,黄女士每日在其中报空腹体重、中晚餐食物拍照打卡,进行日常的饮食和减重管理。一年多成功减重70斤,体重降至110斤,恢复正常排卵,备孕成功。
在南京市中医院,医生为郑东制定的营养餐。 郑东也成功“上岸”。他参加了南京市中医院脂肪肝减重门诊的燃脂训练营活动。南京市中医院同时挂牌南京体育医院,与南京体育学院建立合作,请来专业老师,探索为患者开具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在训练营,除了调整饮食模式之外,还执行了由运动处方师开具的有氧运动及抗阻训练的减重方案。
“很多医生都建议患者管住嘴、迈开腿,但患者对吃什么、怎么吃以及做什么运动、怎么运动都缺乏明确认识。”在张彦亮看来,要为患者提供细化的减重指导方案,需要营养科、中医科、康复科甚至是心理科等多学科协同。
经过3个月的努力,郑东的体重从100.3公斤减到了84公斤,复查肝功能已经正常,脂肪肝由重度转为轻度,半年后成功入职公务员。
钟强与林一已是病态性肥胖,因此先后接受了减重手术,钟强术后50天减重了60斤,林一术后9个月减重150斤。
“逆袭”不容易,六七成减重患者面临复胖
通过减肥重获轻盈体态、健康体魄,患者自觉“脱胎换骨”,旁人也会投以“逆袭成功”的惊艳眼光。但采访中,各位减重专家对于“敲章”认定减重成功却更为谨慎。
在采访中,也有多位患者向记者分享了自己复胖的经历。邱晗曾经在营养减重门诊指导下,通过饮食控制在三个月内减重了20斤。之后一直小心翼翼地维持着体重,但仅仅是项目加班加点了一周,饮食没有控制,体重一下子暴涨了6斤,随后体重再次失控,一两年间,比第一次减重前还胖了10斤。
业界普遍认为,“溜溜球效应”是减重后反弹的重要原因之一。“溜溜球效应”主要是指人从减重行为获益后,产生放松和自我奖励的心理,从而引发饮食失控。同时,脂肪细胞具有记忆效应,人一旦恢复不健康饮食,脂肪细胞会迅速恢复原状,进而引发体重反弹。
严重节食或是高强度训练,短期内减重过快,反弹的情况会更加厉害。甚至是接受了袖状胃切除、胃转流手术这样“大动作”的患者,也不是进了体重的“保险箱”。“我们近期就接诊了一位患者,十年前230斤接受了减重手术,之后瘦了有近90斤,但近期又胖回了210斤,找到我们来再次干预。”张彦亮说。
“我们要面对的是,六七成患者在减重成功后,都会出现反弹的情况。”张彦亮告诉记者,减重门诊上,时不时会出现“老面孔”,二次、三次来就诊寻求帮助。
“医院的减重门诊对超重和肥胖者来说,并非进门包瘦,走进这个门诊,只是减重的开始,走出门诊,体重管理还必须继续。”金晖主任表示。
南京市中医院燃脂减重示范区体系示意图 “我们观察到了这个现象,所以现在我们将脂肪肝、肥胖的患者作为慢病来管理。”张彦亮表示,即便体重已经逆转,并不是任务就完结了,而是要有一个持续化慢病管理的过程。张彦亮告诉记者,南京市中医院脂肪肝减重门诊最近在推进一项签约服务:患者在减重门诊减重成功后,仍然会和门诊签约做长期监测、定期随访和复诊,并接受“脉冲式”治疗。
“‘脉冲式’治疗是防反弹的一种治疗。我们在患者减重成功后,会通过一些中药茶饮、中药的贴敷帮助患者控制体重,并且间断地进行一些干预,发现有复胖苗头时,及时控制住增长的趋势。“一般来说,患者的体重如果能稳定控制两年时间,那后续再复胖的可能性就很低了。”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彦 安莹
实习生 朱敬雯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