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年三月是教育部开展的第10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从2020年开始,教育部针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每年开展两次宣传教育月活动。

新学期,学校的近视防控工作有什么样的变化?学生的近视防控意识有什么样的改变?

硬件升级+课间创新

让学生护眼成习惯


01:57

新学期,在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第三实验小学,县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专业测光仪,检测教室灯光。经多点位检测,教室内光照强度符合国家标准,光线柔和且舒适。


衡水市安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科科长 田许:国家的标准,桌面是300至500勒克斯,黑板是500至750勒克斯。

在“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区”包头市青山区的一所学校,以往的老式日光灯换成了护眼LED灯,黑板区域也增设了防眩光侧翼灯。


坐姿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用眼习惯。走访中记者发现,多地的学校都已经更新了课桌椅。在深圳这所中学,学校制定了学生身高和座椅高度的匹配表,每学期进行调整。


深圳市光明区公明中学(集团) 校医 徐丹:学生只要知道自己的身高,就可以清楚知道自己该选择哪种型号,便于学生调节,也便于学校管理。

按照教育部的部署,目前各地正在从制度上完善对学生近视防控的保障。新学期,河北、陕西、贵州等多地都明确,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的要求,一些地方也将课间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

在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自由路第二小学,课间时间学生们跟随轻松明快的音乐旋律,做起“青少年脊柱与视力健康操”。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对“课间15分钟”进行微改革,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们踊跃参与。

科技助力学生近视防控


01:56

在济南市槐荫区外海实验学校,新学期例行的视力监测正在进行。这个像耳机一样的设备,可以实时采集孩子们的坐姿,用眼时长和光照度等信息。


山东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医生 霍环环: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比原来问卷的形式,是更客观、更直观的。

大数据平台可以根据学生佩戴设备收集的信息,为每一名学生提供系统化的评估和个性化的建议,为良好用眼习惯的养成提供数据支撑。


济南市槐荫区外海实验学校卫健处主任 佀雪玲:生成用眼行为习惯的报告,有优、良、差的等级。比如从他的平均阅读距离、光照强度,最后给他一个对比分析,给他一个建议。


目前,山东省已有200多所学校与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联合,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助力近视科学预防。在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十二小学,传统E字视力表也被科技赋予了新功能。


根据智能屏幕显示,学生们按下按钮,视力结果就能出现在眼前。五分钟不到,检测结果就会生成动态视力档案。


为了更好保护学生们的视力,武汉市光谷第十二小学还在每个班级的电子白板内植入智能提示系统,每12分钟就会自动弹出护眼提醒,督促教师停止使用电子设备。


武汉市光谷第十二小学教师 蔡丛霞:每个班级会设置两名视力管理员,提醒孩子们只要下课了就要去远眺。

而学生的用眼习惯、视力情况,则会定期发送给家长,教师们也将为每位学生提出个性化护眼建议。

(总台记者 潘虹旭 马力 朱明 柴丹枫 湖北台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