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据环球时报报道,美媒爆料特朗普致信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下达“两个月最后通牒”,要求伊朗两个月内达成新核协议,否则将面临严重后果,白宫随后证实此消息。这一事件瞬间将美伊关系推向风口浪尖,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在信中措辞强硬,提议重启核协议谈判的同时,明确表示若伊朗继续推进核计划且拒绝谈判,美国及其盟友或采取军事行动。值得注意的是,白宫在特朗普致信前,已提前向以色列、沙特、阿联酋等盟友通报该决定。这一系列动作表明,若伊朗不接受通牒,美国与以色列极有可能采取联合军事行动,对伊朗核设施实施打击。

回顾美伊核协议历

程,205年7月,伊朗与美国、英国、俄罗斯、中国、法国和德国历经10年谈判,就核问题达成协议,伊朗以此换取国际社会解除经济制裁。但2018年,特朗普政府单方面撕毁协议,并恢复所有因核协议暂停的对伊朗制裁,还威胁制裁继续购买伊朗石油的国家和公司,美伊关系自此急剧恶化。

如今,特朗普政府几乎将能动用的航母全部调往中东,对伊朗施加极限压力。美国国防部长下令,将“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部署时间延长一个月,同时增派“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前往中东。若部署计划落实,2025年中期美国海军将在中东地区集结三艘航母战斗群。按正常航速,“卡尔・文森”号最快4月上旬抵达中东,与“杜鲁门”号实现轮换。如此强大的军事威慑力量集结,无疑是在向伊朗展示美国的强硬态度。



特朗普(资料图)

面对美国的“最后通牒”与军事威慑,伊朗方面态度坚决。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讲话明确表示,伊朗不会接受“霸权国家”威胁,不会在“被胁迫情况下”与美国谈判。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也直白警告特朗普,伊朗不会向美国低头。伊朗外长阿拉格齐称,伊朗外交上不会关闭谈判大门,但前提是美国解除制裁;在当前状况下,伊朗不可能与特朗普政府谈判,除非美国政策出现重大改变。

在美伊紧张对峙局面中,中俄扮演着重要角色。长期以来,中俄在伊核问题上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推动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中俄伊三边会谈及联合声明多次强调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尊重伊朗主权、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核问题的重要性。然而,此次特朗普政府的“最后通牒”式强硬举措,给中俄的外交斡旋带来巨大挑战。

国际社会对美伊紧张局势升级深感担忧。一旦美伊爆发军事冲突,将对全球能源市场造成剧烈冲击,导致石油价格大幅波动,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中东地区本就局势复杂敏感,军事冲突还可能引发地区局势进一步动荡,造成大量平民伤亡与难民潮,人道主义灾难风险剧增。



特朗普(资料图)

从目前形势看,伊朗拒绝美国“最后通牒”可能性较大,因其坚定维护国家主权与核权益,且过往被美国制裁的经历使其对美国缺乏信任。若伊朗拒绝,美国虽有军事打击选项,但面临诸多制约。国内方面,军事行动需庞大资金支持,且可能导致美军人员伤亡,引发国内反战情绪;国际上,美国的军事行动难以获得广泛国际支持,中俄等国定会坚决反对。

美伊关系走向战争还是和平,仍充满不确定性。未来两个月,将是美伊关系关键时期,国际社会需密切关注,积极推动双方通过对话协商化解分歧,避免地区局势走向失控深渊,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