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美国不断加大在中东地区部署军事行动,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震慑伊朗。种种迹象都表明,胡塞武装的麻烦大了,美国正在大规模进行战斗准备。

据央广网3月26日报道,当地时间3月25日夜间,美军对胡塞武装控制下的萨达省进行了两次空袭。同时加速对伊朗和胡塞武装的“极限施压”政策。另据美国动力网站战区栏目报道,美国在过去的48小时内一口气出动了7架B-2隐形轰炸机,从密苏里州空军基地飞往迭戈加西亚的空军基地。同时,美军的卡尔文森号航母也向杜鲁门号航母靠拢,双航母战斗群形成合围之势,对伊朗构建了全方位的军事包围圈。



“极限施压”政策已经从之前的经济制裁直接升级为军事压迫。其目的非常明显,就是要通过对胡塞武装的打击震慑伊朗。根据公开数据看,B-2隐形轰炸机的作战半径高达四千多公里,所以不排除,除了要大规模轰炸胡塞武装还同时规划了对伊朗的轰炸计划。

美国此举试图通过随时开战的态度逼迫伊朗重新回到谈判桌上,美国针对胡塞武装的部署实际上是对伊朗“敲山震虎”,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伊朗让步。这种促谈方式恐怕会激起伊朗的强势反击,甚至直接触发中东地区的全面战争。



另一边伊朗国内的政权立场“纠结”已经有结果,伊朗总统试图通过推动法案挽回改革派的努力,但遭到议会的强烈反对。这种情况下改革派的政治空间被大幅度压缩,总统对哈梅内伊的反对和副总统的辞职标志着改革派已经逐渐失去话语权了,此外一系列经济问题和群众的不满为此次美国施压提供了可乘之机。



改革派的失势并非偶然,哈梅内伊逐步瓦解改革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强硬派铺路。面对美国的压迫,他选择通过战场胜利增加伊朗在谈判桌上的筹码目前哈梅内伊的“以攻代守”策略虽然可以短时间内给美国带来混乱,但长期依赖战争可能导致地区盟友的分离,甚至引发更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不过从目前看,哈梅内伊似乎将其他势力当作自己的底牌。近年来,中方不断在中东地区布局,同步不断努力恢复了伊朗与沙特之间的外交,持续与伊朗进行贸易往来,虽然中国保持着经济贸易合作但中方始终避免军事援助,伊朗还是难以获得实质性的支援。俄罗斯方面虽有意调节美伊关系,甚至在白宫单方面的简报中都表示“伊朗不应具备彻底摧毁以色列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普京在该问题上的妥协。



同时区域国家与欧洲的态度成为关键,沙特、阿联酋等国虽然与伊朗不和,但战火扩大难免会波及自己,欧洲也明确表示反对美国对伊朗的军事行动。如果伊朗能证明自己抵御美国侵略的能力,或许可以分化西方阵营,至少在能源领域,欧洲国家会越来越注重多元化渠道的安全性。

中俄的有限支援让哈梅内伊的“底牌”显得十分单薄,战场的胜利需要其稳定的内部和外交支持。

当前美国与伊朗的对峙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特朗普虽然声势浩大但还是想让伊朗重回谈判桌。伊朗真正的底牌也不是自身的军事实力,而在于制造地区混乱。如果哈梅内伊无法在短时间内争取更多的支持,那么胜利的天平终将倒向美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