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驴界的爱马仕”小牛电动,仍在亏损泥潭中游弋。
数据显示,2024年小牛电动全球整车销量92.43万辆,实现营收32.88亿元,同比增长24%;净亏损1.93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2.72亿元。
乍看之下,小牛电动营收、销量都在扩张,亏损也在收窄。但细究发现,2021年后小牛电动就已经在走下坡路了。2022年至2024年间每个季度,小牛电动均处于亏损状态,销量也没再突破2021年的103.79万辆的历史新高。
不断亏损的经营状况,也让投资者信心尽失。在2021年创造历史新高后,三年多时间跌去了97.1%,目前市值也仅剩3.3亿美元。
已连亏三年
在早期“廉价、低端”鱼龙混杂的两轮电动车赛道,小牛电动凭借互联网思维、产品创新和高颜值横空出世,成为“高端”两轮电动车的代表,并赢得“电驴界的爱马仕”的称号。
成立仅仅4年,小牛电动即跑步进入纳斯达克。上市后再三年,小牛电动股价直接翻了近5倍,一时占尽风头。
这一年是2021年,也是小牛电动至今的“巅峰”。这一年小牛电动车实现营收37.05亿元,同比增长51.56%;净利润2.26亿元,同比增长33.9%。年销量也突破百万辆大关,创出历史新高。
但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从2022年一季度至2024年四季度,小牛电动几乎每个季度都在亏损。其中,在2023年四季度,小牛电动更是创下上市以来最大单季亏损:1.3亿元。
全年来看,2022年至2024年,小牛电动分别亏损0.49亿元、2.72亿元和1.92亿元。三年时间累计亏损5.13亿元。
经营数据不佳背后,是两轮电动车销量的下滑。
2022年,小牛电动整车销量为83.16万辆,同比减少了20万辆。2023年,整车销量进一步下滑至70.98万辆。
至于销量下滑,「快马财媒」发现,本来卖的就比较贵的小牛电动,在2022年还涨价了。这一年年,小牛电动单车收入3432元。作为对比,爱玛电动车单车收入1676元,同定位为高端的九号公司单车收入3202元。高下立判。
产品涨价直接冲击了小牛电动的销量。之后的几个季度,小牛电动销量进一步下滑。直到2023年三季度,小牛电动CEO李彦在财报中公开表示,“中国消费者保守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对小牛高端系列产品的需求。”并将产品重新定位为高端市场和大众市场两个不同的细分市场后,小牛电动的销量才出现反弹回升。
但在强敌环伺的当下,小牛电动何时能走出亏损阴影,尚未可知。
被迫“以价换量”
2024年小牛电动销量的反弹,和“降价”策略息息相关。
「快马财媒」了解到,从2019年至2023年,小牛电动的单车收入从4928元降至3323元。2024年三季度,小牛电动单车收入继续下降至2970元。海外市场的价格调整更明显,2024年三季度,其单车收入从3430元骤降至2440元。
降价这一招,暂时获得了销量的提升,但也牺牲了毛利率。从2019年至2023年间,小牛电动的毛利率一直维持在20%以上,但2024年三季度直接降至13.8%。
作为对比,2024年上半年,九号公司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22.17%。更可怕的是,九号公司的销量也在稳步增长。2021年九号公司的电动车销量不及小牛电动的一半,如今销量已完全超越小牛互动。
对于毛利下降,小牛电动也不含糊其词,“中国市场价格更实惠的高端系列车型销量占比明显提升,海外市场售价较低的电动滑板车十分畅销。”
事实上,小牛电动部分车型在2024年来迎来多轮降价。如小牛F100,该车型在2024年全年降价700元;小牛F400T在2024年10月降价超1200元……2025年来,伴随“国补”范围的持续扩大,小牛电动也趁势抓住这一促销窗口。「快马财媒」发现,原价4999元的MT小牛“国补”后售价3959元,补贴过千元‘小牛G400T原价4799元,“国补”后售价3699元,补贴力度不可谓不大。
降价,虽说是刺激消费最有效的手段,但无疑也会损害品牌价值。
降价之后,小牛互动的竞争对手从同定位高端的九号公司,变成了拥有更多款产品、定位大众市场且拥有庞大线下门店数量的爱玛和雅迪。一旦爱玛和雅迪发动“价格战”,小牛互动极有可能面临更大的增长困境。
当下的小牛电动似乎陷入了“价格高了销量上不去,降价了还在亏损”的怪圈。